友善列印
健康

「骨骼肌肉栓塞」治療長期關節疼痛的新方法

2020-01-08 發佈 常維鈞(常罡) 臺中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學影像部梁耕維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學影像部梁耕維醫師

48歲的C小姐右肩疼痛超過一年,特別是夜晚時常抽痛,嚴重影響睡眠,被診斷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也就是俗稱的五十肩。之後她接受了數個月的復健治療及數次的類固醇注射與增生療法注射,但皆效果不彰。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學影像部梁耕維醫師改用經動脈栓塞的方式幫C小姐治療。治療一個月後,病患疼痛已大幅緩解!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學影像部梁耕維醫師改用經動脈栓塞的方式幫C小姐治療。將細小的微導管從手部動脈進入,找尋造成疼痛的異常微血管,再把可以阻塞這些毛毛樣微血管的藥物經由微導管注入,完成治療。在治療一週後,疼痛開始慢慢改善;治療一個月後,病患疼痛已大幅緩解,同時輔以復健治療後,肩關節活動度也漸漸恢復,夜晚睡眠及日常活動不再受到肩痛的困擾!

長期的骨骼肌肉疼痛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症狀,導致的原因包括膝退化性關節炎、五十肩以及各種運動傷害造成的肌腱、韌帶受損。慢性骨肌疼痛的主流治療方式可略分為非手術治療及手術治療兩部份。據統計,約有超過50%的慢性骨肌疼痛患者在接受非手術治療(口服藥物、復健治療、局部注射)後症狀仍持續;此外,即使接受手術治療,亦有20-30%的患者對於疼痛改善的程度不滿意。

「骨骼肌肉栓塞」是在X光透視導引下,將微小導管經由手部或是鼠蹊部動脈導入疼痛部位尋找異常的新生血管,再注射藥物,去除異常的毛毛樣血管,改善疼痛。本項治療只需局部麻醉,術前檢查與手術時間總計約2至4小時,只有針孔大小傷口,視個人情況可為門診手術、當天返家,住院也只需1至2天。此療法在美、日已實施數年,成效顯著,其治療成果已被許多知名國際期刊發表。八成以上的患者其症狀可於接受治療的一個月內獲得明顯改善,而發生併發症的機率極低(小於百分之一),對常見如五十肩、膝關節炎、網球肘、足底筋膜炎及其他種類的慢性運動傷害等軟組織及關節疼痛,都有很好的治療成效。

然而並非所有疼痛問題都適合栓塞治療。建議患者須經過醫師詳細評估確認真正疼痛來源,經由充分討論,了解治療過程及相關注意事項後再接受治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