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改造傳統教室 三民國小打造差異化學習教室

2019-12-27 發佈 趙佳韻 花蓮
三民國小打造差異化學習教室

三民國小打造差異化學習教室

考量小校小班衍生的各種教育困境,花蓮縣三民國小以差異化教學、個人化學習的教育理念,推出「混齡+協同」的教學模式,增進學生學習效果與人際互動,並將傳統教室加以改造,成為全國首座專屬差異化教學、個人化學習的教室。


三民國小在2016年公辦民營為KIST學校後,便以差異化教學、個人化學習為理念,投入小校創新教學研發,經過兩年驗證,推出「混齡+協同」的教學模式。三民國小校長黃佑民指出,即使只有一個班,班上孩子的學習本來就有差異,就算兩個年級一起上課,差異也沒有增加多少,所以,所謂的「混齡教學」,其實只是習慣的改變。重要的是,混齡之後,一個班上就會有兩位老師,這兩位老師就能共備、協同教學,遠比原來的單打獨鬥來得好。


為了符合「混齡+協同」的需求,三民國小還在老師建議下,改造傳統教室。黃校長表示,改造後的教室,除了舊有的大黑板,教室左前方與右後方,也各增加一面中型黑板,方便差異化分組教學的進行;傳統課桌椅也換成半月形學習桌,不僅面積變大,還可以任意拼接分組,讓學生可以小組討論或個人學習。另外,關照學生情緒,教室內還設置了情緒角落,讓孩子可以舒緩情緒,重新學習。


三民國小以「混齡+協同」的教學模式,兩年來,除了學生課堂參與度提升外,也在全縣學力檢測中獲得良好成績,透過教室改造,可以讓教師教學更順暢,也讓學生在更適合的環境中學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