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顆自主研發光學遙測衛星「福衛五號」2017年8月升空,去年9月商轉,影像應用可從民生到國防,學者應用福五影像進行研究,水稻判釋正確率超過9成;運用於臺灣國土近岸水底地形描繪,經過反演後影像跟超高解析度衛星相當,可說在精準度相近、造價相差一半的情況下,福五在CP值上大勝美國的高解析光學衛星WorldView-2。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舉辦「福衛五號」應用成果發表會,我國第一顆MIT的光學遙測衛星「福衛五號」提供解析度黑白2米、彩色4米的影像,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副教授黃智遠使用福五多光譜影像產製東沙環礁水底地形,協助內政部產製電子航行圖;臺灣大學理學院空間資訊研究中心教授朱子豪和組長張家豪則將影像用來判識水稻田,作為農委會農糧署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黃智遠表示,產製近岸海底地圖,可以協助船隻航行的時候需要知道暗礁和航線等,傳統作法是用船隻架設聲納感測器,或飛機上加載測深光達,直接量測水底地形,可是比較無法量測近岸水深,且成本較高,使用光譜影像反演出地形資訊,不只可量測近岸水深,由於衛星一直在軌道上運行,可以進行持續性監測。福五影像透過類神經網路和物理模式來反演,跟超高解析度影像相當,有助於掌握國土主權、強化航行海上安全、保護海洋環境資源等。
朱子豪表示,福五影像可應用於快速精準統計水稻田面積和估算產量,由於福五是光學影像資料,有時候會被雲層遮蔽,因此配合雷達影像加以分析後,可補充資訊,全天候雲層沒有遮蔽的時候,正確率可達90%,雷達影像正確率則是80%,兩者搭配進行幾何校正後,正確度可以高達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