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委託卡塔文化工作室,進行「織序」排灣族傳統織布夾織工藝科學分析工作,透過排灣族傳統織布工藝保存者許春美老師的協助,再次重現「 Tjinnun 排灣織布」整體文化體系的樣貌,今(4)日發表成果。
成果發表邀請排灣族婦女現場演示傳統編織技法,編織老師許春美在一旁吟唱的古謠,是幫助初學的織女們記住整經動作的口訣,跟著歌裡的動作進行就不容易忘記,許春美說,排灣族織布的圖樣,在整經時就要計劃好,「只要會唱就不會迷路」。
為復耕排灣族織布的傳統知識,史前館推動「織序」分析工作計畫,藉由典藏排灣織品進行分析紀錄工作,在許春美帶領下,以排灣文化思維完整呈現傳統地織工藝科學分析,去年透過分析 40 件排灣傳統織布物件的織序,印證許春美所知的關於排灣織者技藝學習與養成的傳統。
如今「織序」分析工作計畫已完成階段性任務,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在於重新審視文化詮釋及轉譯的過程中遺漏的傳統語彙,以及再現排灣族傳統地織機的織布重要技法,返還真正意涵,就如許春美說,排灣族織布中每個織紋都和部落裡的生活與管教緊密相連。
史前館助理研究員張至善表示,推動「織序」計畫,不僅以科學方式分析技法,進行重製,也和耆老合作,配合族語的學習與調查,從物件中挖掘原有的生活制度和文化脈絡規範,詮釋遺漏的文化表徵、補正制度,建構排灣社會整體樣貌,將來也可藉由館藏物件,作為原住民族文化傳承教育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