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林姓病患日前因呼吸衰竭入住臺東馬偕醫院加護病房,經醫師臨床判斷應是肺癌末期症狀,但因病患身體虛弱無法經手術切片確診,所幸該院去年引進「氣管鏡超音波」,大幅降低診斷風險,順利確診肺癌,助患者取得重大傷病卡,減輕家屬的經濟負擔,也讓病人更安心養病。
使用傳統手術方式診斷肺癌,須打開肋骨進行病理採樣,對於病情嚴重、身體虛弱的病人,更增加檢查風險;而非手術方式,如目前較常使用的經皮穿刺切片及氣管鏡,前者在穿刺的過程易造成氣胸及血胸的風險,後者以人體的呼吸道為檢查路徑,但對於隱藏在較深沈的病灶卻不易查出。
臺東馬偕胸腔內科醫師李士毅自去年到臺東服務,引進了「氣管鏡超音波」技術,將氣管鏡及超音波2個常見的檢查合而為一,相較於傳統的氣管鏡檢查,可進一步提高對肺癌病人的服務水準。
李士毅表示,透過氣管鏡超音波技術,經鼻腔使用支氣管鏡檢查如坑道般分支的氣管,再經由氣管鏡置入超音波探頭,擴大了條管鏡檢查範圍,可深入較細微血管或較深沈的地方,利用聲納探查原理,取得傳統支氣管鏡無法取得的肺腫瘤病理切片,且只需局部麻醉,不須劃開皮膚,縮短術後恢復期。
李士毅指出,據統計,臺東107年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為600人,而其中肺癌死亡人數為126人,相當於每5個癌症死亡個案就有1位因肺癌死亡,由於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以致發現時大多錯失治療黃金期,早期診斷是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的方法,而氣管鏡超音波可提供更有效率且精準的診斷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