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健康

男幼童因皮膚疹就醫 細心醫師意外診出腎病症候群

2019-11-20 發佈 常維鈞(常罡) 臺中
光田綜合醫院兒科醫師黃中明日前意外在門診發現因皮膚疹就醫的病童罹患腎病症候群。

光田綜合醫院兒科醫師黃中明日前意外在門診發現因皮膚疹就醫的病童罹患腎病症候群。

不是成人才有腎病,年僅1歲半的幼童就可能罹患腎病症候群!臺中市大甲區一名1歲半的小朋友因為皮膚出現不明疹子,擔心是水痘,由祖母帶來大甲光田綜合醫院兒科門診,然而主治醫師黃中明在為幼童檢查時,發現孩子有泡泡眼、雙腿水腫等異常症狀,意外診斷出幼童正罹患腎病症候群,幸好在早期發現、治療且定期追蹤後復原,不需終身洗腎。

 

黃中明醫師指出,腎病症候群是兒童常見慢性腎臟病,好發在2-6歲的幼童身上,造成疾病的原因很多,但多數罹病原因在目前醫學上仍屬未知。黃中明醫師也解釋,早期發覺病徵是治療腎病症候群的重點!病童罹病時,由於腎功能不佳導致大量蛋白質從尿液中流失,引起一連串的身體機轉反應,如血中蛋白質濃度下降,血管內的水分滲出血管外造成浮腫,更甚出現肺水腫、腹水、呼吸困難等狀況,病童亦可能有倦怠、嗜睡、食慾差等症狀。

此外在蛋白質不斷隨尿液流失下,肝臟必須不斷再製造,易連帶引發高膽固醇症,另腎病症候群也會讓身體凝血機制改變,高血脂又高凝血情況下使得血栓機率增高,不論是動脈或靜脈栓塞都可能發生。當血中蛋白質不足最嚴重的情況就是休克、血壓降低,另一方面身體抵抗力變差,就容易發炎感染而面臨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等致命威脅。因為有生命危險,故不可掉以輕心。

由於幼童不會自己觀察病徵,黃醫師提醒家長在照顧小朋友時要特別留意病徵,最常見的病徵就是水腫,例如眼皮四周、陰囊及下肢,一般早上起床可能看到小朋友眼皮腫腫的,也就是俗稱的泡泡眼,下午則會有陰囊或會陰部水腫或雙腳水腫的情形,而下肢水腫有時會被照顧者誤以為是變胖,不以為意,以致較晚才發覺有異狀就醫。

黃中明醫師解釋,早期發現罹病,多數病童透過飲食和藥物控制都可以獲得很好的緩解改善,避免未來腎病變或終身洗腎的風險,多數病童在治療後都能康復、不用洗腎,不過腎病症候群是慢性病,一般治療過程約數個月,家長要有耐心配合醫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