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簡上仁老師唱咱的囝仔歌 跟大家談母語的日常

2019-11-16 發佈 陳麗如 臺東
簡上仁老師在「母語的在地與日常」活動中,與民眾有趣的互動。

簡上仁老師在「母語的在地與日常」活動中,與民眾有趣的互動。

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主辦「母語的在地與日常」成果特展,即日起到11月30日止在誠品臺東故事館二樓藝文空間舉辦系列分享會,今(16)日下午2點邀請簡上仁老師,以唱咱的囝仔歌,跟大家談談母語的日常。

 

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指出,從今年8月1日起到11月30日止,「母語的在地與日常教育推廣活動」共計畫辦理29場母語工作坊與母語行銷講座,以及3場母語分享會。活動宣傳、側記、影音都透過臉書「母語的在地與日常教育推廣活動」粉絲頁進行推廣與紀錄。

 

「Masasipadang・共下・做伙復興母語」是「母語的在地與日常」教育推廣計畫和成果特展的主題。阿美族語的Masasipadang是「連結、協力合作」的意思,客語是「共下」,臺語則是「做伙」。

 

為了促進東臺灣語言保存與發展,這項計畫以Masasipadang的精神,提供以原住民族語、客語及臺語為主的親子共學、在地書寫及繪本導讀工作坊;同時,透過語言與文化系列推廣講座,促進東臺灣語言的學習、使用和保存。提升大眾對臺灣語言文化的欣賞與了解。特展內容包括「親子共學」、「在地書寫」、「繪本導讀」、「在地書寫」、「家庭母語復興」五大主題。

 

策展人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張學謙教授表示,希望透過分享會,讓與會來賓與東臺灣民眾了解這次活動的成果,以及一直以來教育界對母語復興的努力,以具體的母語工作坊辦理為出發點,提供復興母語的資源和管道,母語的使用便有了在地實踐的機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