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新屋石滬,桃園市海管處、桃園石滬協會結合中央大學「桃海三生」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舉辦一日石滬體驗,帶領民眾了解桃園的海岸景觀,認識石滬的修築工法,以及過去當地居民如何利用石滬捕撈漁獲的智慧。
「新屋石滬是以鵝卵石為材料,堆砌的角度很重要,不能放平,不然海浪一拍打就不夠堅固,跟澎湖石滬的石材不一樣」 導覽志工的許陳炎介紹新屋石滬的傳統工法以及特色,目前新屋石滬群主要分布在永安漁港以南至蚵殼港間一帶,共有九座石滬,過去是當地居民捕撈魚蝦獲取蛋白質的來源。
雖然現今新屋石滬不再扮演補撈漁獲的角色,但是人類和自然交織成的獨特景觀,卻是最重要的文化資產,除了由當地居民組成桃園石滬協會保護推廣,中央大學也透過大學社會責任計畫針對石滬環境進行調查監測,也協助協會舉辦推廣活動,黃志誠副教授說,中央大學鼓勵居民們參與環境教育研習班,也開發出在地特色的環保觀光行程。
一日石滬人體驗吸引許多民眾親子同遊,協會的執行秘書許陳炎也是九座石滬的滬主之一,他說,石滬有著自己小時候的記憶,更希望能夠繼續將石滬的特色推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