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每1千名新生兒,就會有1至2人罹患「心房中膈缺損」,若無法自行關閉,破洞將隨年紀增長而漸大,造成致命的危險,為此,臺東馬偕醫院去年引進心導管關閉術,至今已成功關閉6例心房中隔缺損症,盼配合每年的學童心臟病篩檢,早期發現,做適當處置。
臺東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游昌憲指出,「心房中膈缺損」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因左心房壓力較大,部分乾淨血液會循著破洞沖到右心房,這些多餘的血送到右心室之後,仍要再送到肺部,右心工作量增加,經年累月就會造成右心肥大,肺動脈也因此澎大,甚至造成肺高血壓。
以往臺東治療心房中膈缺損多採傳統開心手術,游昌憲醫師赴美取經一年,去年帶回了心導管關閉術,藉由心導管將「中膈缺損關閉器」植入破洞處修補,術後復原快,胸口不留疤痕,住院4天後即可出院,至今已成功關閉6例,年齡從2歲到79歲,目前均無併發症。
游昌憲表示,心房中膈缺損在兒童期症狀不明顯,隨著年紀到30至40歲,會逐漸出現心悸、呼吸急促,及運動容易疲倦等表現,但這些症狀代表肺動脈已出現不可逆的病變,此時再關閉破洞,反而會造成心臟衰竭,增加猝死風險,最後必需做心肺移植手術才能拯救生命,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當重要。
自2004年以來,游昌憲幾乎每年都至全縣國中小做心臟篩檢,分成國小一年級、四年級,以及國中一年級3階段,至今約診斷出40多例心房中膈缺損,並安排相關手術處置,他表示,希望藉由定期篩檢,及早診斷,並運用新引進的心導管關閉術,使病人不必到外地醫學中心求診,提升臺東地區的醫療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