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經歷十幾年籌建,將在本周六(19日)正式開館,館方特別在今天(15日)舉行記者會,介紹南科考古館的建築與珍貴文物,邀請民眾一起見證5千年的考古文化。
20多年前,現在的臺南科學園區中發現史前遺址,經過挖掘,60個考古坑有超過800萬件文物及近2500具遺骸出土,多年來,南科考古館建築落成、文物也陸續進駐,國立臺灣史前博物館館長王長華指出,南科博物館是臺灣考古文物最完整博物館,見證臺灣5千年的發展歷史。
本次記者會搶先曝光4件珍藏文物,有蔦松文化道爺遺址出土、距今1800年前的「人面陶偶」;距今5,000到4,300年前、屬於大坌坑文化南關里東遺址的「碳化稻米」,可能是臺灣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米,顯示臺灣史前居民在5千年前就已懂得人工栽培稻米,不再侷限於原始的採集與狩獵;距今2,800~2,100年前的「玉管珠串」,是大湖文化牛尿港遺址出土,由188顆管狀玉珠串成,做工精緻,玉石來自花蓮,顯示當時臺灣島內已經有交流,距今5,000到4,300年前「魚耳石」,是大坌坑文化大昌橋遺址出土,魚耳石為硬骨魚耳中的霰石結晶體,耳石上一圈圈的生長痕就像樹木的年輪,詳細紀錄了魚的年齡和生活環境資訊,可說是魚類的「智慧身分證」。
南科考古館建築邀請建築師姚仁喜設計,以既有的考古秩序搭配地下的隱含遺址秩序,設計出幾何型的博物館,除了常設館外,更有考古密室的設計,民眾可一窺考古研究員的工作與考古奧秘。
南科考古館19日正式開館,除了3個常設展展出1500件文物之外,也規劃大小朋喜愛的「史前動物特展-動物交響曲」特展同步開展,王長華說,未來也將有許多教育推廣活動,並與中研院、大專校院的考古學系合作,進行更多考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