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 外漂遊子及旅客大排長龍拍照

2019-10-12 發佈 陳麗如 臺東
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的作品之一「自然療癒」,因背景是池上萬畝良田及層疊青山,民眾大排長龍拍照打卡。

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的作品之一「自然療癒」,因背景是池上萬畝良田及層疊青山,民眾大排長龍拍照打卡。

隱身於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的臺東197縣道,沿途稻田風景如畫。以這條縣道為場景,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主辦的「萬物糧倉大地慶典」計畫,首度策劃《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推出12件裝置藝術作品, 由於展期只到10月13日,國慶日連續假期吸引許多民眾前往欣賞,出現大排長龍拍照打卡的畫面。

 

《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邀集國內外10位知名的環境藝術家駐村創作,共有12件大型戶外裝置藝術作品,沿著197縣道由北至南設置在池上萬安村、振興村及關山電光里等處,同時結合印度詩聖泰戈爾最動人的「漂鳥集」,勾勒縱谷萬般風情。創作者把自身的觀點,融合地方特色,透過作品呈現在各個角落,期待成為旅人或在地的共同記憶。

 

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將隱藏許多秘境的197縣道,作為首次縱谷大地藝術季的大自然舞臺,邀集芬蘭、德國、土耳其、日本及臺灣十位藝術家駐村創作,這些藝術家以貼近這片土地去認識這裡的美好,與當地居民交流互動,真切感受這片土地散發出來的魅力,近距離領受居民流露的暖心善意,轉化成為作品的底醞。

 

設置在池上天堂路口,仙氣十足的「自然療癒」是臺灣藝術家撒部‧噶照的作品,順著鞦韆的視野,背景是池上萬畝良田翠綠稻浪以及層層山巒;臺灣藝術家任大賢在天主堂的作品「電光牛」,以電光村大片稻田的環境地貌,加上在地電光的傳說,以牛的型態表現人與自然的關係,透過燈光的營造讓白天與黑夜呈現不同的美。

 

芬蘭藝術家Jaakko在池上水利公園的作品「RUNAWAY DROPLET 跑道上的水滴」,闡述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是對地球上所有生命最大的威脅,為環境與生命發聲;德國藝術家Jens設置在洗衣亭的作品「Temple of Laundry 洗滌的殿堂」,引著民眾走進感受水流與織布互動的光影變化,以及水流與空氣激盪出的清新空氣,洗滌出嶄新的心境!作品串連泰戈爾《漂鳥集》,讓觀者有如飛翔在天際的漂鳥般,俯視縱谷的壯闊,省思人與自然理應和諧共生的深遠寓意。

 

197縣道沿途一望無際的稻田和梯田,風景如詩如畫,特殊的地理位置濃縮臺東自然與人文,許多臺東縣北漂或南漂的外漂遊子,以及旅客,把握四天的連續假期前往尋幽探訪這些藝術創作,並且打卡留念,成了《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鏡頭外的有趣畫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