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健康

中國附醫與亞大團隊發現:空污物CO與NO2高污染區黃斑部病變機率倍增

2019-09-06 發佈 劉文珍 臺中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近視及眼睛疾病中心主任卓夙航及副主任梁中玲說明,空污物「二氧化氮」與「一氧化碳」會明顯增加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近視及眼睛疾病中心主任卓夙航及副主任梁中玲說明,空污物「二氧化氮」與「一氧化碳」會明顯增加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中國醫藥大學與亞洲大學研究團隊透過比對環保署及全民健保署大數據資料庫,首度發現,曝露在高空污CO與NO2地區居民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機率,較最低地區顯著增加91%;建議愛好路跑運動的人,應盡量避開車流量大的時間,以減少吸入上述的有害物質。

 

研究團隊分析2000年至2010年、將近40,000名50歲以上患者所居住地區的空氣品質和就醫數據,結果發現居住在「二氧化氮」(NO2)污染最嚴重地區的居民,產生疾病的機率與最低者相較幾乎倍增(增加91%);相同的,住在「一氧化碳」(CO)污染最嚴重地區的居民,產生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機率也增加85%將近二倍。

計畫主持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近視及眼睛疾病中心主任卓夙航及副主任梁中玲6日在國內公布研究結果,強調這是國內外學術界第一次發現空污物「二氧化氮」與「一氧化碳」會明顯增加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這二種污染源主要來自於燃燒,跟燃燒汽油的汽機車息息相關,因此,受到歐美國家高度重視,在臺灣,火力發電廠也是造成這兩種空污物的來源。

卓夙航主任表示,以往對於空氣污染影響眼睛的症狀,多數都停留在引起眼睛過敏或乾眼症;但透過研究發現,其實空污對民眾的健康傷害更為嚴重,因為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吸入人體後,會進入血液循環,黃斑部所在的眼底有豐沛的血流,才會假設這兩種空污物質,有可能誘發眼底的黃斑部產生病變。

本身為眼科醫師的梁中玲也指出,過去已知年齡增加與基因是黃斑部病情惡化的兩個高危險因子,症狀為視野中央變暗、模糊甚至扭曲變形,嚴重會導致失明,只是早期的黃斑部病變很難被發現,雖然可利用雷射光凝固治療、光動力療法、眼內注射類固醇或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Anti-VEGF)等合併療法,但無論何種治療都無法完全恢復正常。

卓夙航主任和梁中玲副主任都強調,這項研究除了提醒世人務必重視交通工具及火力發電所產生污染的危害影響,也提醒損害黃斑部的污染物CO與NO2是經由呼吸進入血液循環,不太可能通過眼睛進入人體,無須費心採購護目鏡;而且這項研究發現只有在高度污染區會明顯增加黃斑部病變,中、低度污染區對疾病的風險相對少很多,因此,只要能盡量避開在交通流量大的地區做運動,就可以大幅降低風險。建議愛好路跑運動的人,應盡量避開車流量大的時間,以減少吸入上述的有害物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