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國際

愛奴族文化扎根到地方創生 史前館邀北海道學者交流

2019-08-27 發佈 林睿鵬 臺東
史前館邀請愛奴民族協會副理事阿部一司(左)等北海道專家學者,分享當地如何促成產官學合作,使愛奴族文化向下扎根,傳承於日常生活,並培養友善環境、永續發展。

史前館邀請愛奴民族協會副理事阿部一司(左)等北海道專家學者,分享當地如何促成產官學合作,使愛奴族文化向下扎根,傳承於日常生活,並培養友善環境、永續發展。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今(27)日起一連兩天辦理國際環境教育工作坊,邀請日本北海道的專家學者造訪臺東,針對環境教育、自然資源保護及文化保存等議題彼此交流。

 

工作坊邀請到北海道「黑松內山毛櫸自然學校」校長高木晴光、「平取町立二風谷愛奴文化博物館」吉原秀喜、「北之森自然傳習所工作室」負責人三木昇、「愛奴民族協會」副理事阿部一司等人與會。

 

北海道愛奴族是日本唯一被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此次受邀的4位專家學者平均年齡66歲,從年輕時就致力投入北海道愛奴族文化守護工作,透過自然環境教育的推動,展現愛奴族與環境共存的關係,並將珍貴的語言及文化透過在地部落及博物館互相連結,作為地方創生重點,帶動社區發展。

 

史前館助理研究員張至善表示,史前館致力推動環境教育,除了校園之外也希望擴及部落,在傳承傳統文化、知識與環境保護的過程中,與部落攜手推動地方創生,希望能藉由此次交流,由北海道的專家們分享當地如何促成產官學合作,將愛奴族文化向下扎根,傳承於日常生活,並培養友善環境、永續發展。

 

愛奴民族協會副理事阿部一司指出,愛奴族過去也和臺灣一樣受日本統治、同化,導致文化嚴重流失,經過多年爭取,直到今年日本國會終於正式通過法案,認定愛奴族為北海道的原住民族,但居住在沖繩的少數民族卻仍未獲日本政府承認為原住民族。

 

他表示,反觀臺灣至今就有16個原住民族獲政府正式認定,且針對原住民族群制定的保障與權益,無論在教育、工作、年金各方面都領先於許多國家,相較於日本少數民族的處境,意義深遠,值得省思。

 

另外,此次造訪史前館,了解該館在推動文化及環境教育的過程中,與當地原住民部落有許多互動合作,而在2020年北海道首座國立博物館「國立愛努民族文化博物館」將在白老開幕,他期盼透過此行能加深彼此的交流,並將收穫帶回日本分享,作為往後博物館經營的參考方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