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肥大症是一種生長激素分泌過量的罕見疾病,臺灣每年平均新增約60個新病例,目前累積約1,400名患者。因其疾病進程緩慢,故常被誤認是身體的老化現象而忽略,為此,今年臺灣腦下垂體學會與臺大醫院、林口長庚、中山附醫、奇美醫院四家具代表性的醫學中心攜手合作,於院內舉行《大手牽小手擁抱陽光向前走》策展活動,希望提醒民眾平時對自己外觀多一分留心,即可即早揪出肢端肥大症!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楊宜瑱醫師表示,肢端肥大症造成生長激素(GH)過量後會進一步導致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濃度上升,因此肢端肥大症最明顯的特徵,即患者外貌不正常的肥大或增生,常見的症狀如額頭變寬變高、顴骨變高、鼻子變大、舌頭變大、嘴唇變厚、齒縫變寬、戽斗;以及手腳增大導致戒指戴不下,鞋子尺寸越穿越大、無法做精細動作;也有人因肢端肥大症導致出現聲音低沉、經常性頭痛、呼吸困難、視野變窄、陽痿、過早停經等現象。
楊宜瑱主任提到,由於肢端肥大症的疾病進程較緩慢,患者通常短時間內難以察覺,導致警覺性低而未能即時就醫,平均延誤診斷時間大約5~7年。且由於確診是在罹病後數年,因此確診時很多患者就已出現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頭痛、關節炎、甲狀腺腫、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共病,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楊宜瑱主任提醒,患者若延誤就醫過久且未能適當治療,預後情況就比較差,死亡率恐為常人的2倍,平均壽命也可能比常人短少約10~15年。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陳斯逸醫師解釋,近年來中山附醫積極推動跨科別整合,希望能提供給患者身、心、靈全方位的照護。此外,中山附醫團隊建構電子病歷系統,積極推動無紙化、無片化資訊系統服務,成為全國指標性醫院,逐步邁向管理智慧化和環境飯店化的智慧型高科技醫院,期許有朝一日中山附醫能成為守護中部民眾的健康守護神,為中臺灣民眾的健康持續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