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引領民眾關注臺灣科研發展,科技部今(20)天舉辦成立60周年慶祝茶會,邀請歷任主委及部長一同出席,共同分享臺灣科研合作的歷史軌跡,並將來賓期許與感言封存在時空膠囊中,等待十年後再度開封。
科技部的前身「國家長期發展科技委員會」在民國48年成立,目的是為了整合學術力量,同時規劃臺灣科技長期發展策略與執行計畫,讓臺灣能夠永續發展,到了56年長科會擴充改組為隸屬於行政院的「國家科學委員會」,是科學發展的主管機關,隨後58年又定名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也就是過去經常聽到的國科會,最終在103年配合政府組織再造,正式改制為「科技部」。
曾經擔任國科會主委的副總統陳建仁也出席與會,陳建仁表示,臺灣科技是穩定的長程發展,科學園區更是臺灣的驕傲,在國際上也是其他國家都很想複製的經驗,記得在擔任主委的時候有個目標,希望三個園區能夠有兩兆的產值,但最終只有1兆9750億,不過2018年營業額已經高達2兆6千多億,就業人數也有27萬人,是成立以來最高的紀錄,這也是科技部持續努力的成果。
科技部長陳良基致詞時則提到,從長科會到科技部60年來有許多持續努力的方向,其中首要的就是科學發展及論文表現、國家級科學基地的精進,以及科技發展法規的建置等項目,這些都讓臺灣的科學創新一直在世界上不落人後。
另外科技部也精選60項重大研發成果,打造臺灣科研「時光走廊」,同時建置「科技部60周年」網站,讓民眾能夠回顧60年來的產官學研合作歷史,並且找尋新應用的技術突破口,持續為臺灣產業升級,創造未來嶄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