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政策

大學「弱勢協助機制」 產官學合力翻轉學生未來

2019-07-17 發佈 林宜箴 臺北
大學「弱勢協助機制」 產官學合力翻轉學生未來

大學「弱勢協助機制」 產官學合力翻轉學生未來

為了扶助弱勢學生能安心學習,教育部要獲得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補助學校,建立校內「弱勢協助」機制,引導學校建立外部募款基金,教育部提供1:1的補助額度,107年度迄今,政府已投入新臺幣16.4億元,加上企業捐資5.4億元,已有近23萬人次學生受惠。

 

義守大學蘇同學,15歲時發生一場嚴重的車禍,父親也因癌症病逝,她與罹患心臟病及腎臟病的母親相依為命,家境困難讓她變得更堅強,且不放棄追求希望,,透過參與「學習取代工讀」,獲得學習獎助學金,可以安心學習及照顧母親。

 

南臺科技大學的洪同學,透過技優管道入學,入學後繼續擔任烘焙選手,積極爭取競賽或考照機會,並榮獲第45屆西點製作職類臺灣國手,今年4月剛榮獲澳洲世界技能競賽亞軍,10月將代表臺灣參賽2019俄羅斯世界技能競賽,由於練習的材料費所費不貲,透過參與「學習取代工讀」,獲得學習獎助學金和練習材料費,可以安心練習,為國爭光。

 

教育部部長潘文忠,也以自身曾經是受到老師們幫助念書、之後由國家栽培念師專分享,他了解家境弱勢要兼顧家計與求學的辛苦,為了協助學生們安心就學,除了現行已有各類學雜費減免、弱勢學生助學計畫助學金及就學貸款等,又再透過補助使學校建立完善輔導與助學基金機制,落實對弱勢學生整體學習歷程的關照,鼓勵學校積極爭取社會資源,引導學校建立外部募款基金,教育部提供1:1的補助額度,每校最高500萬元。

 

這項大專校院弱勢協助機制,主要幫助低收、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學生及身心障礙人士子女、特殊境遇家庭子女孫子女、原住民、新住民等學生,希望學生們不需要再為了學費、生活費而擔心,或一定要半工半讀,甚至休學來賺錢養家,可全心全意專注在學業上,透過教育,翻轉自已與家庭的未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