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健康

靜脈曲張診斷為烏腳病 隨便美容差點截肢

2019-07-03 發佈 常維鈞(常罡) 臺中
靜脈曲張診斷為烏腳病 隨便美容差點截肢

靜脈曲張診斷為烏腳病 隨便美容差點截肢

居住於中壢的67歲歐女士,年輕時從事美容業,三十幾歲時即有輕微浮腳筋,因為愛美所以跑去坊間治療,不幸治療後不但沒有好左腳踝反而長了一個水泡,一直治療傷口都沒好,結果被診斷為烏腳病,還差點被醫師說要截肢,後來至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林子鈞醫師尋求治療,林醫師診斷是靜脈曲張引起的長期靜脈潰瘍,並非一般抗生素可治療,且若不馬上治療會日益惡化,隨即幫歐女士安排泡沫式靜脈曲張注射治療,回診2週傷口立即明顯改善。

 

陳先生,66歲男性,也是雙腳靜脈曲張已十幾年,右腳尤甚,早期從事印刷業,長期久站,飽受癢、腫脹、抽筋之苦,靜脈曲張造成長期鬱血性濕疹造成雙腳明顯色素沉著,也安排泡沫式靜脈曲張注射治療,回診時也已經改善。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靜脈曲張門診林子鈞醫師表示,兩位病人都是長期靜脈曲張造成血液循環不良、長期濕疹反覆發作、雙腳明顯色素沉著,歐姓女士甚至傷口長期潰瘍不癒,因此會以為是烏腳病。靜脈曲張因雙腳的靜脈瓣膜缺損而造成循環不良,嚴重時會造成浮腫漲痛及潰瘍傷口等等。大部分病人與體質遺傳、工作久站或是女性患者懷孕都有關係,但因為傳統治療需要開刀因而畏懼就醫,常常拖到很嚴重時才肯就診。很多病患聽到下肢靜脈曲張要開刀就很緊張,其實靜脈曲張並非開刀不可的疾病,近年來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引進泡沫注射療法,不需開刀即可改善靜脈曲張的症狀,診治了許多靜脈曲張的病患。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靜脈曲張門診林子鈞醫師表示,靜脈曲張輕則酸腫漲痛抽筋,明顯蚯蚓狀突起,嚴重時除了會因下肢循環不良造成皮膚色素沉澱、硬化破皮、發炎濕疹等,有時候還會併發蜂窩性組織炎。早期治療靜脈曲張的藥物容易長水泡,傷口易潰爛,如同歐小姐一樣,本院近年來引進泡沫注射治療,不需開刀即可改善靜脈曲張。林子鈞醫師表示,利用注射治療每人平均約1-2次即可改善靜脈曲張,不用雷射或開刀,若不即早治療,會造成腫脹疼痛、不良於行引起相關併發症,建議有需要治療的病患應即早就診。詳細的治療情況及結果仍需由醫師門診評估診斷後,始得進行相關治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