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五號」與「福衛七號」,這兩顆衛星究竟有何不同?專家說「福衛五號」是臺灣第一顆自主研發的衛星,負責從太空拍攝地球的影像,就像一部「太空照相機」;而「福衛七號」則是用來蒐集氣象資料,可說是功能進階版的「太空溫度計」!
很多人很好奇,兩年前臺灣不是才發射自主研發的「福衛五號」,還登上頭版新聞,怎麼兩年後,又要發射新衛星「福衛七號」了?國家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憲政笑著說明,「福衛五號」與「福衛七號」任務不同,一個是「太空照相機」,一個是「太空溫度計」。
他指出,「福衛五號」是接替「福衛二號」任務,更是第一顆臺灣自主研發、MIT的衛星,若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比喻,就像一部在太空中的照相機,負責拍攝地球地表的變化。<p>因此「福衛五號」衛星上面主要有光學遙測酬載,包含光學照像儀、CMOS影像感測器等,可提供2公尺解析度的全色(Panchromatic)和4公尺解析度的多波譜(Multi-spectral) 彩色影像,目前運作順利,傳回許多珍貴畫面,臺灣也可將影像賣給其他國家。
而「福衛七號」則是氣象衛星,由臺灣與美國合作開發,接替即將退役的「福衛三號」,延續掩星氣象觀測任務。由於臺灣氣象預報困難度比中高緯度國家困難許多,因為低緯度的氣象變化相當大,因此「福衛七號」計畫,將於低傾角佈署6枚任務衛星,佈署完成後,將可提供在南北緯50度間、每天約4,000 筆資料,相當密集地提供中低緯度的氣象觀測資料,因此「福衛七號」升空後,將可大大提高臺灣氣象預報、特別是降雨方面的準確度,因此未來無論是對劇烈天氣的監測、颱風路徑的回報,都將更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