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圖書館與國立歷史博物館攜手合作,在國臺圖舉行「筆痕墨跡」特展,展出史博館的名家書畫作品,國臺圖特別將部分作品製作為立體模型與點字版,搭配語音導覽與手語影像及真實的鹿皮等,讓視障、聽障朋友,也能看、能聽展覽。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表示,史博館去年七月休館後,仍積極以各種方式與民眾接觸,在全國各地舉行不同形式的展覽,本次「筆痕墨跡-史博館館藏名家書畫展」在國臺圖展出,是博物館與圖書館創新的跨域合作,帶給民眾全新的體驗。
本次展覽共有47件書畫名家作品,包括于右任、王壯為、傅狷夫、七友畫會等,國臺圖館長鄭來長表示,這次展覽發揮該館視障資源中心的特色,將多幅名家作品複製為立體模型,並製作為點字版,國臺圖更向臺北市立動物園、屏東的鹿境梅花鹿生態園區商借了珍貴的鹿皮與鹿茸,配合林玉山的作品「鹿」,視障朋友可以「摸」得到展覽,再搭配智慧點讀筆、手語影像及原住民、英語等多國語言的語音導覽,讓展覽不僅能看、能聽、也能摸得到。
除了筆痕墨跡特展之外,本次也同時在國臺圖舉行「窗子、盒子、鏡子」特展,展出史博館成立63年來發行共300期的館刊《歷史文物》,這是臺灣出版史上少見發行63年的刊物,值得欣賞。展覽自即日起到7月21日止,歡迎民眾到國臺圖四樓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