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體育署持續備戰組團參加今年拿坡里世界大學運動會,本屆將派出131名選手,以結合2020東京奧運培訓計畫作為原則,將奪金目標訂為7面金牌,期望能挑戰我國主辦2017臺北世大運以外的最佳成績。
第30屆世界大學運動會,7月3日將在義大利拿坡里展開,這一屆延續2017世大運培訓的資源整合模式,結合2020東京奧運培訓計畫,預計參加田徑、游泳、競技體操、韻律體操、桌球、網球、擊劍、柔道、跆拳道、射箭、女籃、排球及射擊等13種運動競賽,目前各代表隊正在進行最後的總集訓及狀態調整,將在6月27日起陸續出發。
本屆臺灣代表團有包括2018雅加達亞運奪金的體操李智凱、唐嘉鴻,臺灣最速男楊俊瀚領軍的男子4x100接力隊,以及溫布敦網球青少年球王曾俊欣等優秀選手,希望能藉由參加世大運,蓄積2020東京奧運的參賽能量。
由於義大利拿坡里是在2016年臨時承接巴西利亞市突然放棄的賽事,在籌辦時間不足及場館條件等因素下,拿坡里決定縮小賽事規模,將總人數從從1萬2千人降到8千人,運動種類、總獎牌數及競賽制度與選手等部分都會相應減少。
體育署競技組長洪志昌表示,在奪牌目標部分,相較於2017世大運,這一屆賽事許多臺灣奪牌的項目並未舉辦,包括滑輪溜冰10面金牌、羽球5面金牌、舉重2面及武術1面,總共扣掉了18面金牌,因此在評估131名選手參加13種運動項目後,將以7面金牌作為目標,也期望選手們能在世大運累積國際綜合性賽會的參賽經驗,進而為面對更高層級的競爭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