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蘇巧慧今天(22日)舉行「啟動公共出借權」公聽會,邀集出版業、教育部、文化部等單位進行討論,出版業者建議以補償本土創作者為優先,並由中央編列預算專款專用,不能排擠圖書館原有採購預算;教育部則表示,今年底將從國臺圖與國資圖先行試辦,再視情況擴大推動。
為了保障我國創作者或出版業有相關合理權益,教育部與文化部推動「公共出借權」,未來讀者在圖書館每借一本書,政府就給作家和出版社補助金,公聽會針對補助對象、補助金的分潤等問題,進行討論,多個出版公會都相當支持這項政策,聯經出版社策略長張雪梅表示,推動公共出借權可一步步來,以本土創作者為優先補助對象,並從公共圖書館開始試辦,再逐步擴大。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黃月麗回應指出,教育部已經著手研議,目前將由國立臺灣圖書館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從今年底開始試辦,但是有關補助對象、系統建置、分潤等問題,仍須聽取各界意見,並籌組跨部會小組進行研議,讓政策順利推動。
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則提供另一個思考方向。她指出107年的公共圖書館借閱量共有7791萬,其中成人書籍的借閱量前三名都是香港作者(黃易),若單看本土作家,則以旅遊類書籍借閱量最高,其次是理財,純文學的書籍借閱次數非常少,107年借閱次數前十大的本土文學相關書籍,呂世浩老師的書籍被借閱82次,若以目前方案每次補助1.9元或3.2元計算,作者獲得補貼的金額不過156元到262元,她認為,以賣書給圖書館時,就能獲得補償金的方式,也是另一種可能的執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