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9日)是國中教育會考第二天,上午考自然與英文科,解題老師指出,兩科的命題難易適中,具鑑別度,題型生活化,且對應即將上路的108新課綱素養導向命題,其中英語科命題有紙紮文化與英國女皇繼任史,讓整份考題既在地又國際。
負責解題的臺北市立萬華國中王美玲老師指出,自然科命題由基本觀念出發,逐漸發展到高層次的活用題型,不僅難易適中,更結合學生生活經驗中常見的素材,發展出生活化的題型,例如「榴槤的特殊氣味的產生等」。
臺中市忠明高中賴志忠老師也分析,理化試題非常生活化,從熱敷袋、防曬霜等生活用品考對應的原理,符應108新課綱素養導向的命題與教學。
新北市新莊國中曾麗娜老師說,去年英文考題如天女散花沒有集中,今年則相對親民,由基本題目開始應答,建立學生信心,但是整體而言,整份試題難易適中,在英聽考題上,第16題採男女對話方式,及第18題考慣用語,會稍有難度。曾麗娜建議學生,可多看英語影集或聽教育廣播電臺的英語節目,增加英語在生活面向上的應用。
新北市永和國中蔡鈺伶老師則分析,今年英文科題組試題多樣,題型有觀光公車路線圖、足球隊球衣領取的抱怨及親子共同下廚等,取材多元,貼近生活。
臺師大副校長宋曜廷表示,今年命題有兩個特色,首先,今年將考生個人能力與生活情境、社會脈動做更緊密地連結,首度嘗試將國文寫作題目從命題式的寫作改為議題式的寫作,希望考生能對此進行思考,提出建言與批判。
今年的寫作題目《青銀共居》,社會科關注性平,自然科的工廠爆炸、歐洲綠帶與環保關係等,都依希望引領同學從關心自己、關心生活與關心社會,達到課綱希望「共好」的目標。
其次,是增加教育會考的親和力,擴充基本題,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在考試中得到學習的成就感,將會考當成試煉個人素養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