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國際博物館日即將開跑 傳統未來化作文化樞紐

2019-05-15 發佈 石耀宇 臺北
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記者會來賓合影

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記者會來賓合影

文化部今(15)天攜手教育部、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及各館所代表,舉行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記者會,屆時全國將有49所博物館開放免費參觀,也會有超過140場的相關串連活動,期望讓博物館成為創意與知識的平臺,以及民眾共同創造、分享與互動的文化樞紐。

 

國際博物館協會從1977年開始將每年的5月18日訂定為國際博物館日,配合今年的主「博物館作為文化樞紐:傳統的未來」,記者會現場特別由國立歷史博物館,從館藏的大師荷花作品連結鄰近的植物園荷花池,再經由民眾當下生活與未來價值,詮釋博物館從過去到未來扮演的文化樞紐角色;國立臺灣博物館則是介紹近期完成的建築3D掃描成果,將可做為後續文化資產研究及建築修復工程重要的數據參考。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副司長顏寶月表示,現今博物館的角色正在轉變,開始思考民眾需要什麼,同時配合展覽相關的創新議題,教育部也在近年推動智慧服務、全民樂學計畫,在計畫中結合博物館及圖書館的服務系統,透過行動裝置與雲端科技,讓民眾步入圖書館或博物館時,會記錄長期的藝文歷程,這些歷程也將成為民眾帶著走的個人資產,期望能透過計畫與活動,建立全國博物館所各自的特色,成為多元智慧學習的場域。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全國將有49所博物館開放民眾免費參觀,整個5月也推出超過140場各種串聯活動,以及文創商品抽獎好禮等商品,歡迎民眾踴躍參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