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2019世界閱讀日 動態閱讀走讀臺灣

2019-04-17 發佈 石耀宇 臺北
左起作家張惠菁、律師賴芳玉、文化部長鄭麗君、主持人于美人、教育部主任秘書朱楠賢、法國攝影師吉米與貼圖吉祥物晴天P莉合影推廣世界閱讀日活動

左起作家張惠菁、律師賴芳玉、文化部長鄭麗君、主持人于美人、教育部主任秘書朱楠賢、法國攝影師吉米與貼圖吉祥物晴天P莉合影推廣世界閱讀日活動

由文化部策畫的2019世界閱讀日今(17)天在臺博館南門園區舉行啟動記者會,號召教育部、各地方政府、圖書館及獨立書店共同響應,將從4月20日到5月5日舉辦超過百場的走讀活動,讓民眾透過行腳過程,體驗在地文史、傳統節慶以及認識相關著作。

 

文化部今年是邁入第三年響應一年一度的世界閱讀日, 以「走讀臺灣」作為主題,攜手教育部與文化部的所屬館所,以及各地方政府、圖書館與獨立書店,總計620個閱讀空間舉辦為期兩週的閱讀慶典,共同規劃融入各地特色的行腳路線,讓參與者在過程中體驗文史地景間的今昔對比,進而對相關資料引發興趣,自主研讀走讀書單了解當地過往,期望民眾能夠一起來「走讀臺灣動次動」,讓閱讀的感動透過實地踏查,繼續延伸與發酵在讀者的生命中。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聯合國從1995年訂定4月23號為世界閱讀日,臺灣從2017年開始響應,今年的走讀臺灣結合書中景點與路線,推出上百條閱讀路徑,讓閱讀從生活周遭及在地開始,大家可以一起閱讀,一同拜訪書裡面的相關景點,邊走邊讀使閱讀成為有趣的事情。

 

教育部主任秘書朱楠賢說,教育部持續推動閱讀計畫,從偏鄉到都市的軟硬體提升,同時「不要失去好奇心」也是閱讀教育重要的一環,讓小孩子有更多想像、思考與思辯能力,現今世代小孩子都在滑手機,可是使用手機無法深層思考,資訊很快就閃過去了,這些都跟閱讀習慣有關係,因此期望大家一起努力接棒閱讀教育,同時鼓勵民眾多支持出版社,並且透過走讀活動認識臺灣與更多書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