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縣擁有全臺最長的海岸線,天然地貌、生態資源豐富,鹿野鄉永安國小師生,自2017年9月起展開「走讀東海岸」計畫,從北到南走完臺東海岸,直至今年2月,踩下192公里的最後一步,了解到海洋生態的可貴,成就彼此最不凡的回憶。
永安國小多年來致力於環境教育課程,曾獲臺東縣環境教育獎學校組特優表揚,2017年時任5年級班導師的盧慶文,帶著班上10位學生踏上走讀海岸的壯行。
從最北的大峰峰,到最南的南田,每個月安排1到2天的走讀課程,遇到長假就規劃5天營隊,初期一天走5至6公里,到了後半年,孩子們一天已能走上10公里。學生黃志宥說,在沙灘行走每一步都會下陷,不好施力,走起來特別累,後來找到訣竅,「踩著石頭走就對了!」
近20次的走讀旅程,每次都是最珍貴的課程,過程中,學生們各自分配欲撿拾的海洋廢棄物,包括寶特瓶、瓶蓋、塑膠袋、打火機、漁業廢棄物等等,再帶回學校整理、紀錄。
其中一位學生「專攻」釣線、漁網等漁業用繩,並記錄下每次撿回的長度跟重量,盧慶文說,短短一年下來累積長度超過4公里,重量將近4公斤,學生這才驚覺海廢的可觀、可怕。
黃志宥說,海邊的垃圾甚麼都有,最多的是堆積在岸邊的寶特瓶,等到它們自然分解要超過一百年,還會隨著海流四處飄,影響更多地方。
「原來海邊這麼髒,還有很多用意不明的消波塊。」學生黃宥靜說,實際走過,才真的能體會到,從小看到大的海岸,並不完全如想像中的美好。
盧慶文表示,在收集海洋廢棄物的過程中,孩子們將親身經歷的所見所聞內化後,從日常生活產生改變、實踐,這樣的轉變也漸漸影響到家人,一起從生活中落實垃圾減量、友善環境。
黃宥靜說,現在買早餐都不會向店家要塑膠袋,喝飲料不用吸管,直接打開喝也是好辦法,當然最好是自備環保餐具,「撿垃圾很辛苦,平常少製造垃圾就好了。」
「我們撿回來這麼多垃圾,應該有幫助到海灘。」學生潘以真說,雖然每次「走讀」都覺得好累,好像沒有盡頭,但每次走完發現海岸變乾淨了,就好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