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丁文謙主任表示,大腸癌是現代老年人常見的疾病。早期大腸直腸並沒有症狀,所以也很難提早發現。所以每兩年做大便潛血篩檢,可以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早期處理可以減低癌症發生率,也可以避免癌症發展到中晚期才接受治療。
記者常維鈞報導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丁文謙主任表示,大腸癌是現代老年人常見的疾病。早期大腸直腸並沒有症狀,所以也很難提早發現。大約一半的大腸直腸癌病患會因為復發,轉移而需要後續化療,電療,標靶藥物治療等等。其死亡率歷年來一直維持第三名。對於患者與家人身、心、靈造成極大的壓力。所以,如何提早發現,提早處理,不管是對於身體健康,心靈衛生與預後可以有極大的進步。
國健局推行的腸癌篩檢計畫已經執行了至少10年,根據這幾年來國健局的統計,大腸直腸癌確診時的期別傾向逐漸向早期大腸癌移動。臨床上醫師在執行大便潛血陽性病人的大腸鏡檢查時,往往也可以發現早期無症狀的癌症或者是惡性息肉。
目前大便潛血檢查都是採取定量法,檢查結果比較標準。以往的大便潛血檢查都是採用化學定性法,會受到食物例如維他命c 、豬血、鴨血糕的影響。上消化道出血也會造成化學定性法的結果。現在都是定量法不會受到這些外在環境的影響,如果結果呈現陽性(超過一定的標準),這一定是下消化道的出血,醫院就會發出警告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