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竟能抗癌?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李哲欣研究以「沙門氏桿菌」治療惡性腫瘤,透過基因修飾將其變成「減毒沙門氏菌」,再將細菌注入血管,可標定到腫瘤位置,在腫瘤處複製、繁殖,達到抑制腫瘤的效果。創新研發成果令學界驚豔,也讓李哲欣榮獲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李哲欣表示,相較於現行療法,可望大幅降低成本;目前尚缺人體試驗,下一步盼能推向臨床醫學,「成為窮人抗癌的福音」。
(教育電台記者林祺宏高雄市採訪報導)
細菌竟能抗癌?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李哲欣研究以「沙門氏桿菌」治療惡性腫瘤,透過基因修飾將其變成「減毒沙門氏菌」,再將細菌注入血管,可標定到腫瘤位置,在腫瘤處複製、繁殖,達到抑制腫瘤的效果。創新研發成果令學界驚豔,也讓李哲欣榮獲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李哲欣表示,相較於現行療法,可望大幅降低成本;目前尚缺人體試驗,下一步盼能推向臨床醫學,「成為窮人抗癌的福音」。
(教育電台記者林祺宏高雄市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