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中山國小附設幼兒園小朋友,透過老師設計的「半線文化城,鐵道好風光」教案,認識自己家鄉的文化,他們走進全國唯一的扇形車庫,用童稚卻認真的語言,向社區介紹扇形車庫,老師說,好驕傲,家長說,好有意義。
彰化中山國小附設幼兒園小朋友,大方的拿起麥克風,在彰化火車站的扇形車庫向遊客介紹扇形車庫。他們都是透過「半線文化城,鐵道好風光」課程,學習並認識自己家鄉的文化與特色。
中山國小校長春堎表示,課程最大特色,依據並結合108年新課綱,希望用幼兒園主題式、統整式的課程,接軌在地文化,讓小朋友對地方文史從新認識,喚起舊憶,連結新的情感。他進一步說明中山國小附幼以彰化全國特有的扇形車庫,當成課程設計元素,讓小朋友從認識扇形車庫發展才能,像是詩詞創作,繪本製作和歌謠的展演,讓小朋友透過展能的課程,鍊結在地情感。
課程的設計希望孩子可以了解家鄉文化,課程設計,中山附幼黃淑娟老師說,過程中,孩子慢慢知道家鄉特色,扇形車庫是多麼難得的古蹟文化,漸漸喜歡火車;小朋友知道扇形車庫的點滴,化身為導覽小尖兵跟家人與社區民眾介紹家鄉全臺唯一的扇形車庫,舉凡特色和功能,都可以侃侃而談,如數家珍,令老師驕傲
小朋友認真的介紹他們知道的扇形車庫,提到西元1887年清朝劉銘傳是臺灣第一任巡撫,他興建第一條鐵路,西元1908年日本人完成第一條~聽到小朋友的介紹,遊客回饋,真的讓他認識了扇形車庫呢。
校長王春堎說,小朋友在老師帶領下,一次次到扇形車庫,除了繪本製作與詩詞展演外,還能社區民眾與遊客進行扇形車庫的導覽,孩子一次次的導覽、也一次次的喚醒在地居民與外縣市民眾重視在地文史古蹟。王春堎校長說,學生在這樣的歷程中,除了強化了表達、溝通能力外,也透過小朋友導覽解說,讓外界更加認識彰化全國獨有的扇形車庫。
黃淑娟老師表示,小朋友在過程中從陌生不了解,到可以隨手將自己所學告訴別人,幼兒園還出版了全國第一本扇形車庫繪本,孩子的畫作變成明信片還有QR code,將家鄉的聲音傳遞到全國各地。黃淑娟老師說,中山附幼目前也規劃QR code導覽與學習護照,希望遊客來不只看看走走,也可以透過孩子聲音與影片,認識全國唯一的扇形車庫。
中山附幼黃淑娟老師說,過去的學習都是知識性的灌輸因為課綱讓老師思考,知識不是只在課本上,而是可以延伸到周遭生活經驗,而思考家鄉最大特色,發現就是扇形車庫,彰化人都沒有去過,因為跟著孩子走,發現彰化有珍貴的寶貝,因為孩子的探索學習,而更加愛惜彰化寶貝。
課程設計老師,中山附幼黃淑娟老師說,希望改變以往教學方式,將孩子帶到教室外,也讓更多人認識彰化的特色景點扇形車庫,孩子會善用身邊多元素材,像車站車票,喜歡搭車票,就設計車票,也有驗票閘門,孩子把課程生活化遊戲化,透過與他人分工合作方式,培養合群習性,甚至彼此溝通表達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