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文化局長期推廣以「正體字」為核心的「漢字文化節」,今年適逢注音符號100歲,文化局特別與藝術團隊合作,在捷運大安森林站陽光大廳設置公共藝術裝置與民眾互動,期望能透過肢體重新閱讀注音符號,為發音系統發展出新的學習方法。
台北市文化局從2004年開始舉辦「漢字文化節」,以跨界性質的活動,透過當代藝術展、競賽活動與校園推廣等方式,多元呈現漢字的發展歷程、藝術性及實用價值,今年除了用漢字文化專題書籍《漢字的華麗轉身》記錄並探討近代漢字對生活樣貌的影響,更邀請新銳藝術團隊結合互動科技創作公共藝術裝置「ㄉㄅㄉㄌㄅㄌ」,讓參與的民眾可以運用身體發揮創意,想像出「懂不懂瞭不瞭」、「等不到禮拜六」等各種相對應的中文漢字。
台北市文化局長鍾永豐表示,因為對於漢字的重視,文化局持續推廣漢字文化的相關活動,呼籲民眾一同來重視注音系統,1918年的注音符號系統塑造了整個國語教育的重要基礎,藝術家透過清楚與互動的方式,讓民眾了解注音符號的聲母、韻母等基本結構,兩者組合後可以產生漢字發聲,小朋友們也都樂在其中,歡迎民眾前往踴躍體驗,一同歡慶注音符號的100歲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