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推展中小學生營養午餐健康新概念,臺中市立霧峰農工協助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辦理專為學校午餐秘書及營養師量身設計的「從百哩飲食看見臺灣食材之美」研習活動。講座課程邀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張明純會長,從國際環境議題探討食農教育的重要性,讓身為學校午餐教育推手瞭解從環境永續的結構鏈、百哩飲食、地產地銷的食材著手,對學生午餐健康有更多的助益。
中午用餐是由霧峰農工經半年時間設計,並與外訂團膳業者溝通後的學生午餐菜單,強調饗當季糧食、食用在地食材及配合營養分析所呈現的「五色蔬活餐」,並搭配使用環保分隔餐盒更呈現出營養午餐也是飲食美學教育的一環。
此外,現場特別展出學校本學期辦理的「食全食美講堂」及「食農微課程」之成果與教案,教學主題有「全球糧食危機與碳足跡」、「認識臺灣四季時令糧食」、「透過臺灣米食文化發展創思研究」、「從飲食美學設計季節時令營養午餐」、「音樂與米食文化」、「食物銀行體驗學習」、「蔬菜植栽實作體驗」「米食創意糕點體驗」等,也邀請豐年社食農教育刊物與教材、午餐教育桌遊系列等展示,讓各校午秘及營養師得以跨校、跨領域進行午餐教育專業交流及分享。
下午活動帶大家參訪與霧峰農工長期合作推動在地食材的霧峰區農會之碾米廠、酒莊及民生故事館,讓午餐秘書及營養師除了瞭解臺灣米品種研究、自然農法耕種、稻米加工流程、米食創意行銷及健康飲食推動之外,也親自認識每日學生食用的學糧米,並深入瞭解公糧米與自用米的差異性,以協助各校午餐教育的深度教學。
臺中市立霧峰農工表示,食農教育是一個「全人教育」的歷程,也是反思現代科技生活方式的歷程。藉由課程設計帶學生實踐從食材生產到餐桌,重新建立自己與食物的關係,透過知識的傳遞、反思生活、動手體驗中找到實踐綠色飲食的樂趣。未來,學校將持續秉持深耕環境永續發展意識,持續協助教育部國教署及臺中市政府教育局,有效推廣低碳飲食健康蔬食等新生活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