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26)日起一連兩天在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召開「107年師資培育之大學主管聯席會議」,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在致詞時表示,台灣師資培育面臨新時代,而師培大學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教育部希望給予各校許多自主的空間,充分發展自身專業的特色。
記者林彥宇報導
由教育部主辦、臺中教育大學承辦的師資培育大學主管聯席會議舉辦至今已經邁入第14屆,今天與會人員包含多所大學校長、師資培育中心主管,以及受獎人員等總共約160位。
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指出未來將會是一個新世紀的開始,尤其新師培法修正後,加上明年要上路的新課綱,牽動了師培體系的內容調整;而現在培養新課綱素養導向的師資培育學生,其實有很多都是培養未來老師跨領域教學和合作的能力,跟以前單科思考是不太一樣的,教育部對於師培大學都非常肯定。
范次長還特別提到語言能力的重要性,她表示明年108學年度將會啟動全英語師資培育與國際接軌,讓台灣往雙語國家邁進,且台灣已經走向多語言多族群的社會,所以就本土語言方面而言,會在中等學校階段規劃本土語教師課程,也就是從教學資源能力轉向正式教師的培養;而原住民師資慢慢也將透過原住民族語文課程建立民族教育體系,這些皆是未來重大政策發展的方向。
教育部表示,去(106)年修正公布「師資培育法」後,師資培育制度有重大變革,包括師資培育評鑑及教師資格考試因應師培課程變革調整,像是今年8月起,教師資格取得程序就由原本的「先實習後檢定」改為「先資格考試後實習」。
因此,從107學年度開始,教育實習成績評量由百分制更改為等第制,分為優良、通過及待改進3種,並且透過教學演示、實習檔案、整體表現三種成績評定方式,期盼能夠有效評估真實的教學能力。
另一方面,教師資格考試因應素養導向及課程基準的調整,目前研議教育專業各考科名稱修正為「教育理念與實務」、「課程教學與評量」及「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將於110年教師資格考試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