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健康

高血脂症引發心肌梗塞不容忽視 國人普遍存有3大迷思

2018-09-19 發佈 孫唯容 臺北

根據2013年至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盛行率高達22.8%,等於每5人就有一人血脂數超標,高血脂症狀顯然成為新國病。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針對540位30歲至60歲高血脂病患進行「最新高血脂治療認知問卷調查」顯示,有近六成確診高血脂的民眾,不曾服用過降血脂的藥物,點出國人對於高血脂照護觀念不熟悉外,調查更揭露有3點迷思急待破除。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馬偕醫院副院長葉宏一教授指出,台灣心臟病是國人死亡的第二大主因,在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等病因,其主要危險因子就是血脂異常。

 

根據本次調查可以發現,不僅有民眾明知確診不願意服用藥物外,更有33.8%的民眾認為罹患高血脂症並不嚴重,不需服藥;更有高達71.3%的病人覺得單靠運動與飲食就能完全有效控制血脂。葉宏一理事長也表示,臨床病例與調查都同時顯示出3項錯誤迷思,包含想靠運動與飲食來控制血脂,認為血脂下降後就可以自行停藥,並且因為擔心副作用而拒絕用藥。

 

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與粥狀動脈硬化密切相關,許多大型研究已證實,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可有效防止疾病再發。葉宏一理事長說明,如果病人確診壞膽固醇偏高,可以斟酌是否已經有心血管疾病來決定是否使用藥物治療;假設有發現高血脂症、卻無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者,可先從飲食及生活習慣改善起,觀察3到6個月後血脂仍然異常,就要考慮藥物治療。

 

葉宏一理事長強調,僅有3%的病人在服藥期間會感受到不適,擅自停用高血脂藥物,30天內心肌梗塞風險增加近3倍,且根據知名醫學期刊《刺絡針(Lancent)》最新研究指出,當受試者「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藥物或安慰劑情形下,反應副作用比例相對較小,希望民眾根據醫生醫囑,配合療程來服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