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發展廣播的更多可能,教育電臺與台北科技大學合作,執行「教育電臺閱聽讀寫新廣播加值研析計畫」,利用語音辨識系統,將聲音資料庫轉化為文字,建立台灣最大的語料庫,未來將可做為AI發展的語料內容,今天(17日)下午教育電台特別舉行計畫成果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聽取專家意見,希望發揮效益,讓聲音有更多加值服務。
負責執行這項跨領域計畫的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副教授王聖銘表示,這項計畫為廣播從傳統轉型為數位發展的路上,開啟先河,把教育電臺豐富的聲音資料庫,透過語音辨識系統,將聲音轉化為逐字稿,並進行加值應用,為台灣建立了目前最大的本土語言(華語、台語、客語及原民語)語料庫,未來語料庫不僅可以做為AI人工智慧機器人的語料系統,還可利用廣播的聲音優勢,規劃為磨課師等學習課程,讓數位廣播的應用更廣。
這項計畫目前已經建置2千多個小時的語料庫,還在持續進行中,教育電台總台長謝忠武表示,廣播與科技的跨域合作,是這個計畫的重要意義,而電台最重要的聲音資本透過科技轉換建置的語料庫,將可在聲控科技的時代,與產業鏈結,讓廣播在AI市場提供服務。
研討會除了邀集學者專家針對聲音及語音辨識應用等提供意見之外,也邀請台北科大蔡偉和教授進行專題演講,分享當語音辨認技術遇上歌唱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