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走一條藜家不遠的路》新書分享會 訴說紅藜產業堅持的事故

2018-07-08 發佈 陳麗如 臺東
《走一條藜家不遠的路》新書分享會中,書中人物開心的合影。

《走一條藜家不遠的路》新書分享會中,書中人物開心的合影。

臺東紅藜不只是偏鄉部落地方創生成功案例,水保局臺東分局用半年時間與商業周刊合作撰寫《走一條藜家不遠的路》,紀錄身在紅藜產業內的9位故事人物,今(8)日下午在誠品臺東故事館2樓舉辦新書分享會,書中人物及親友都到場參與盛會,透過這本書,串起臺東人友善熱情的習性,場面相當溫馨。

 

午后臺東熱情的太陽高掛天空,位於鯉魚山下的誠品書局二樓卻傳出陣陣笑聲,一群煮石頭湯的雞婆公務員、中年轉業的阿姊、被迫返鄉的青農……用幽默的話語訴說著一段又一段辛苦卻回味無窮的往事,也因為這些人的堅持,共同成就了《走一條藜家不遠的路》這本書,從生產加工、社區營造、青農返鄉、部落觀光、行銷策略、文化傳承等各個面向的故事分享,建構出臺東紅藜產業的多元面貌,同時見證偏鄉產業經濟發展新的起點。

 

水保局臺東分局長王志輝,是紅藜產業的重要推手,在他用心觀察及帶領下,整合各方資源,成功將穀類中的紅寶石行銷給社會大眾,也為部落創造出一條再生之路。

 

被稱為紅藜先生」的吳正忠,是一位土坂部落的返鄉青年,返鄉一年後,莫拉克颱風沖毀了他的山蘇田,幾經波折,他決定環島散心,並且為部落籌措交通車,出發前他在家門前看到幾棵小小的紅色植物,等他環島回來,植物已經抽穗,他上網查詢,才知道這是珍貴的臺灣紅藜。吳正忠不當小農的志氣,讓部落活起來!

 

種了三十年紅藜的金蕉媽,在新書分享會中,則用布農族的傳統歌謠,唱出紅藜在原住民部落裡重要的地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