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秀林鄉銅門國小獲教育部國教署補助,以「銅門山林」、「銅門人文」及「銅門自造」等三大主,辦理「夏日樂學」,除了持續推動面山教育、教導太魯閣族傳統技藝與文化,更加入自造者課程,讓學生體驗手作,將傳統與現代科技結合。
銅門國小教導主任張信儒表示,學校近年來發展自造課程,讓學童寫程式、體驗3D列印等,也啟發學童動手做與創意思考,因此,今年夏日樂學,特別加重了自造課程比例,讓學童組裝「仿生獸」。
總務主任張維華說明,這次做的「仿生獸」,是靠風力趨動的,學童從拆解零件、組裝細部到完成校準,大約要花上半天時間,既考驗學童觀察力,也考驗他們的耐心與細心,和孩子們所熟悉的山林活動相比,是很不一樣的體驗。
兩個星期的夏日樂學,銅門國小不只帶學生做仿生獸,也讓學童編織太魯閣族傳統彩虹織帶,更帶他們製作傳統石板陷阱,學習獵人的狩獵技能,培養學生成為「現代的太魯閣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