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發展是社區的居民由下而上,有計畫性地推動社區的經濟、文化提升。台灣的社區發展的歷程,從民國54年開始走過超過50個年頭,今年衛生福利部為社區發展工作拍攝首部的微電影,以科幻的靈魂交換呈現出少女變成大媽,進而親身投入社區志工的過程,既溫馨又笑料滿點。今(6)日除了舉辦微電影成果發表會,同時也出版「社區影像書」,收錄全國22縣市社區發展的軌跡。
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今天也親臨現場觀賞微電影,隨著劇情跌宕,觀影的民眾都一起跟著笑、跟著感同身受。陳時中說,社區發展得好才能推動整體社會發展,劇中對於社區發展工作的酸甜苦辣,雖然無法完整呈現,但也足以讓人感受其中辛苦。
陳時中也強調,政府非常努力把福利、政策推進到各個角落,但事實上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非常感謝像社區發展協會這樣自主性的組織,幫助政府把政策延伸到社區的每一隅。
「少女變大媽」劇情把防疫、防災、共餐、共讀等社區工作融入,再結合母女靈魂交換的生活,女兒從不了解媽媽為何要去當社區志工的心情,到深入志工生活後,得到付出的感動,心境上獲得極大轉變,對媽媽開始感到驕傲、對社區也產生認同感。
導演朱華茂提到,在寫劇本前的田野調查,台南正興社區的高耀威理事長說:「社區發展不應該是為了『發展』而存在,而是將社區居民的相同理念,來進行整理、聚合。」,朱華茂對此感到相當感動。
朱華茂導演也說,自己在田野調查時,比起十年前只能看到醫療車進駐社區,現在居然有很多年輕人願意投入,希望將整體劇情規劃吸引到更多年輕族群,讓社區的力量更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