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政策

「ㄅㄆㄇㄈ」早點學,好嗎?臺灣閱讀協會:實證研究證實 對幼兒有幫助

2018-06-20 發佈 林宜箴 臺北
臺灣閱讀協會舉辦"注音符號及早教,及早學"座談會

臺灣閱讀協會舉辦"注音符號及早教,及早學"座談會

「ㄅㄆㄇㄈ」注音符號究竟要不要在幼兒時期開始學?「臺灣閱讀協會」今天(20號)舉辦座談會指出,有人擔心「早點教注音」會揠苗助長,但這與實證研究結果不符,尤其對弱勢幼兒不利,呼籲教育部正視幼兒園注音符號教學的問題、訂定有證據本位的決策、培訓幼兒園教師注音符號的教學知能、研擬適齡適性的注音符號教材教法、積極預防弱勢幼兒入學後發生閱讀困難的情形。

臺灣閱讀協會表示,教育部2009年為幼兒家長印了一份「爸爸媽媽放輕鬆」手冊,裡面談到「學前階段不該教注音」,又表示「先學注音,無關日後的學習成就」。但其實這些說法和實證研究結果不符,尤其這樣的主張對弱勢幼兒特別不利。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曾世杰指出,臺灣閱讀協會和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協會都主張,注音符號教育應從幼兒園開始,且應優先從弱勢、高風險學習障礙的幼兒開始,因為實證研究指出,這樣對他們最好。

臺灣閱讀協會表示,注音是一種拼音文字,國外文獻一再指出,三至五歲幼兒就能學拼音文字,早期的閱讀教育對弱勢幼兒尤為有利,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教育部「早期閱讀優先」計畫,會把「字母知識」和「聲韻覺識」列為3到5歲學前幼兒的教育目標,而英、美、紐西蘭實驗教學研究也指出,早期的閱讀教學,可預防高風險群幼兒(社經弱勢、身心障礙)入學後發生閱讀困難,被鑑定為學習障礙的機會也會降低。而2014年臺灣的宣崇慧研究,也發現學前注音解碼和一至二年級的識字有顯著相關。

而早點教注音,對高風險幼兒特別有幫助,臺灣有這方面的證據嗎?臺灣閱讀協會指出,最明顯的證據是2006年簡淑真教授在臺東進行早期閱讀教學實驗,。有三組幼兒參與,實證發現的確對弱勢幼兒有幫助。

臺灣閱讀協會表示,因為國家課綱(現行課綱及108課綱)把注音列為國小入學後最前面10週的教學目標,所以若根據102學年到106學年「幼兒園基礎評鑑指標」,幼兒園是不能教注音。但現行「幼兒園基礎評鑑指標」已將此規定刪除,但注音符號教學在幼兒園的定位還是不清,造成家長的焦慮、國小教師的困擾、及教育不均的現象,呼籲教育部必須正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