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唯一一間公辦公營的華德福學校-新竹縣立北平華德福實驗學校,位在新竹縣新埔鎮山區,校方引進華德福教育精神,以藝文為根基,設計「善美真」特色課程,歷經6年的逐步轉型,在107學年招生說明會上,學生中籤率不到一半!
走進位在新竹縣新埔鎮山區的新竹縣立北平華德福實驗學校,拾級而上,進入一個很難讓人察覺是學校門口的小門,左手邊有個雞棚,超過10多隻雞群歡迎客人到訪。
臉上總是帶著笑容的校長王紹先說,學校曾經歷經新生只招收到1人,後來他在101年引進華德福教育精神,融入課程,試辦實驗教育,以藝文為根基,設計「善美真」特色課程,歷經6年的逐步轉型,成就了一個師生、親子都樂於參與與身心靈獲得平衡的校園。
王紹先深入為教育電台介紹,學校轉化德國的華德福教育,開創出「在地化」的華德福。學校重視「手」的工作,培養學生意志力;重視「心」的美好經驗,厚植孩子的美學與群育情感能力;發展「頭」的靈活思考,培養孩子知識、技能、態度結合的生活素養,跳脫傳統上以「智力」為主的知識型學習。為了達到學校所重視的「人智學」的素養,學校運用大量的藝術教育課程,像是農耕、濕水彩、形線畫、手工、蜜蠟、泥塑、木工、建築、戲劇、音樂、哲學等課程。
王紹先說,他們分析傳統的學制,發現暑假過長,會讓孩子放假回來之後的學習效果、好習慣減退,臺灣的學生上課日數是200天,所以他們將學習分成4學期制,10週、50天是一學期,學校是春夏秋冬4個學季;春假、秋假放10天,暑假縮為40天,寒假維持20天,因為華德福教育,老師備課所耗能量很大,如此可讓老師適度休息充電,學生放假回來的學習效果也好。
另外,王紹先也介紹,老師們大約一早7點40分到校後,學校老師們會先聚集起來進行「晨圈」,老師們圍成一圈,進行教育理念的互相支持,接著學生們進到學校後,先進行「晨間活動」,大部分是先去運動或種菜,之後再開始100分鐘的主課程,包括語文、數學、社會、自然、農耕、建築,低年級學生還包括了線條繪畫的「形線畫」課程,之後進行30分鐘的下課休息,學生可以吃水果、運動,之後再上2節的副課程,1節40分鐘,上的多是手作課程或需要練習的課程,之後午餐、午睡,下午安排的多是訓練創造力和意志力的課程,像是泥塑、木工、編織等。低年級還有散步課,老師帶著孩子到戶外自然環境、社區中走走,發現環境中的變化與認識大自然、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