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彰化平和幼兒園台語沈浸式教學 小朋友變成金頭腦

2018-06-06 發佈 劉文珍 彰化

在台語文創意園區的鳳凰花樹下,臺灣文學作家康原帶著彰化平和幼兒園的小朋友唱起「點仔膠」,念起囝仔歌,童稚清亮的嗓音讓喧鬧的蟬鳴聲都黯然失色。小朋友說,學台語可以和聽不懂國語的阿公阿嬤說台語,還會變成很厲害的「金頭腦」。

 

彰化市平和非營利幼兒園6日辦理戶外教學,全園小朋友浩浩蕩蕩到了台語文創意園區,跟著康原阿公認識台語文化。鳳凰花樹下,康原阿公帶著小朋友唱起臺灣童謠園丁施福珍阿公的「點仔膠」,也念著康原阿公的「日頭」、「月娘」和「牛車」,展現平日所學。

康原阿公說,讓小朋友在園區的情境或是生活中自然了解語言的意義,有植物、有布袋戲、有民俗,他把童玩寫成歌「打甘樂」。康原老師說,歌,可以描寫趣味的台語,像是「一腳會走,嘸嘴會哭~」,形容的像是「打甘樂」,也就是打陀螺的情境,將情境融入歌曲,唱歌學語言,快速又有趣,寓教於樂。

康原老師出了「逗陣來唱囡仔歌」的書,有動物、節慶、植物和童玩,像是看到姑婆芋,現場來一段「圓圓青青,芋仔葉圓圓仔,為阮遮日頭」,康原老師說,看到姑婆芋將過去生活融入歌曲,他進一步的指出,所謂童年是藝術創作的源泉,這代的作家寫這代的作品,讓孩子認識這代,用歌、用詩傳承是最自然不過。

推動沈浸式閩南語教學的彰化平和非營利幼兒園,校外教學帶著小朋友到台語文創意園區,園長謝靜滿說,這是臺灣第一處台語文創意園區,特別帶幼兒來參觀,也將小朋友平日所學的詩詞歌曲展現。

看著國家未來主人翁說得一口好台語,前彰化縣長周清玉說,小朋友在學校學習的台語可以到台語文創意園區印證,有布袋戲、臺灣歌和歷史,希望小朋友到台語文教學園區的學習,可以融入學校的課程。

「古早至今有名聲,南來北往山海線,都愛經過咱彰化」,陳怡如老師在藝文館賣力的教著小朋友。布袋戲館邀請鹿港金興閣,生旦淨末丑角色一一介紹,小小孩好有興趣,看得入神,靜靜學習老師的教學。

前彰化縣長周清玉也表示,沈浸式的閩南語教學很有效,因為自日常生活中自然的學習,像「阮家講台語」,孩子們自然的聽了,也就自然的說了,透過日常生活的鼓勵,學習就更有效。

音樂館,陳怡如老師介紹「點仔膠」的施福珍老師,也介紹著「內山姑娘要出嫁」的葉啟田。問起小小孩,為什麼老師講一遍就記得,他們瞪大眼睛回應我,因為很厲害啊。

接著又現場唱了施福珍老師的作品「大鼻孔」,唱著彭恰恰鼻孔大~小朋友學台語會不會很困難?小朋友告訴我,學台語要記起來;陳怡如老師補充,要常常講。

學習台語有什麼好處,小小孩很清楚又整齊的回說,會變成「金頭腦」,因為很厲害,七嘴八舌的說,還可以跟聽不懂國語的阿公阿嬤用台語說話,小朋友學台語果然很給力。

陳怡如老師認為,生活情境中自然融入語言教學,孩子就能在自然情境中學會台語,他不否認,一開始小朋友可能咬字不清,但是慢慢教,慢慢學,孩子說久了, 發音可以修正。好多爸媽回應,小朋友回家之後會說台語,也跟阿公阿媽互動良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