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最新海研船「勵進號」 教育電台帶您一探先進配備

2018-05-25 發佈 林宜箴 臺北
海研船「勵進號」

海研船「勵進號」

經歷重重波折,目前全臺灣最新、噸位最大的科學研究船「勵進號」( Legend ),日前在高雄正式啟用,船上究竟配備有哪些先進設備呢?教育電台帶您深入了解!

 

3年多前,我國最大海洋研究船「海研五號」2014年國慶日沉沒,之後科技部及國家實驗研究院決定以外購一艘2千噸級研究船、新建一艘3千噸級研究船,來取代「海研五號」的功能。在外購2千噸級研究船部分,由新加坡廠商在2015年得標,購置含改裝、安裝相關必要儀器設備共近8.9億元的「勵進號」,3千噸級以上科研船則由台船承包,目前正在興建中。

「勵進號」總噸位2629噸,全長75.97公尺,寬16公尺,最大船速達12節,可搭載19名船員與24名研究人員,可航行30天。船上最令人矚目的設備,有來自澳洲、價值2億台幣的Triton「水下遙控無人載具」(ROV),就像是電影中看到的”深海作業機器人”,操控這深海機器人的首席駕駛穆凌吉介紹,它有兩組機器手臂、10組水下攝影鏡頭,可在海深3千公尺處作業,在海底可抗3節的海流,並可模組化搭配其他研究設備,協助多領域的深海科學研究,並配有ROV佈放與回收的專用A架及套頭,減少海浪之波動造成ROV過度搖晃碰撞船身,提升安全。<p>

另外,由於研究船經常需執行特殊的科研任務,因此「勵進號」配備先進的全迴轉式推進器、電力推進系統及動態定位系統,不但更安靜,且可原地迴轉,或錨定於海面固定位置,大幅提升海洋調查的能力與效率。

「勵進號」配有巨型箱型岩心採樣器,及採樣深度20公尺的活塞式/重力式岩心採樣器,及拉力達15噸的專用深海絞機,及長達8,000公尺的特殊材質繩索,可因應不同研究議題,進行全方位的岩心採樣。

搭載於船底掛艙的高精度與全深度海底地形測繪聲納系統,還可接收水層迴聲訊號,呈現水中的動植物形狀與氣泡,也能穿透海底,藉由不同地層界面反射的原理,探測並繪製海床以下200公尺的地層剖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