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執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與在地青年筍農及LED照明業者合作,將茭白筍田高壓鈉燈,成功改以LED無光害照明,並且在日前舉行成果分享會,期望能讓茭白筍農節能減碳,同時減少光害對大自然的影響。
南投埔里栽種茭白筍的面積占全台比例高達九成,是全國茭白筍最大的產區,為了避免茭白筍在苗期提早結筍,10餘年來茭白筍農都採用夜間光照,協助茭白筍成功跨越「矮化障礙」,讓植株順利結筍,每到茭白筍種植季節,國道六號埔里段沿線,都能看見茭白筍田燈火通明的景象,不過農民使用耗電量高且對環境造成巨大光害的高壓鈉燈,引起暨大科院社會責任計畫團隊思考,是否能改用節能、省電又減碳的替代方式。
暨南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蔡勇斌表示,目前計畫歷經半年試驗已經有初步成果,證明新一代LED燈照明不但可以取代高壓鈉燈,更節省3/4的電費,並且不會對環境造成巨大光害,未來團隊也將會繼續執行研究,提供更多支持的資料庫與數據,建立筍農改變耕作習慣的信心。
暨南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蔡勇斌說,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師生能夠為在地議題進一步努力,能夠帶領學生透過課程及老師,接觸當地的各種議題,目前的筊白筍成果只是一個小子題,未來將會再朝筍田水資源問題,以及筍殼廢物再利用等方向努力,期望讓鄉村農業能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