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政策

「量子電腦」成未來10年趨勢 科技部投入布局

2018-04-10 發佈 林宜箴 臺北
科技部部長陳良基

科技部部長陳良基

你聽過「量子電腦」嗎?近幾年IBM、Google、微軟、Intel等各家科技大廠都紛紛投入「量子電腦」大戰。量子電腦的高速運算,可讓大量數據在極短時間運算完成,被稱為「下個世代運算工具」,對未來社會、生活將帶來許多好處。科技部也以國家角度積極布局,4月中啟動「量子電腦」專案計畫。

 

科技部部長陳良基深入解釋,「量子電腦」和傳統電腦」的不同,在於解決不同的問題,他舉例,傳統電腦解決的是線性運算問題(不用嘗試每種解答、就知哪個最佳),量子電腦擅長解答的是NP Complete問題,也就是「沒有把所有可能性都嘗試過、不知道哪一個是最佳化解答的問題」,他舉「交友」為例,邏輯上,想知道自己最好的朋友是誰,除非跟所有人都交往過,才知道誰是最好朋友,但目前現實中不可能做到,因為每個人不可能有如此長的人生,但「量子電腦」就可能解決這種”每個都算算看”的問題,因為「量子電腦」可以在短時間內、處理極大量的資訊,例如要將300位元數字組合作質因數分解,「傳統電腦」需要運算15萬年,但「量子電腦」1秒鐘內就可算出,為何「量子電腦」能如此強大,是根據「量子疊加」、「量子糾纏」的現象,也因此對於未來天氣預測、交通路線最佳化、太空探索、量子人工智慧多有應用,也是各國積極投入的原因!

 

陳良基表示,預估「量子電腦」在10年內會發展成熟,希望臺灣能成為國際上「量子電腦」領域的領導者,他預估,5到10年內,「量子電腦」的相關應用會出現,他希望臺灣也能參與其中,而10年內「量子電腦」將商業化,他希望臺灣成為重要供應者。科技部目前初期規劃每年投入7千萬推動,10年下來約有幾億元投入,當科學界確定可行,也希望業界資源投入。

 

目前科技部與IBM談合作,IBM願意開放16量子位元的介面與運算,讓臺灣團隊可上去使用,科技部今年4月中啟動「量子電腦」專案計畫,也希望申請計畫的團隊,也在學校開量子電腦相關課程。

 

科技部也希望以國家層級的角度,結合國內最具優勢的半導體產業的研發資源,共同發展量子元件製程,推動臺灣量子運算、量子通訊及量子演算法發展,培育未來量子電腦科技所需人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