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月中至四月間為梅子主要採收時期,為輔導產業轉型升級、穩定產銷,農糧署推動「青梅廠農契作」與「多元行銷活動」,協助花東梅園擴大產銷通路,也歡迎消費者把握產季活動,體驗品嚐來自東部的優質梅產品。
農糧署東區分署表示,花東地區梅園,主要分布在花蓮縣富里鄉及台東縣東河、池上、延平、海端、關山、卑南等鄉鎮,管理多屬粗放式經營,種植面積約815公頃,相較過去三年因異常暖冬氣候,致嚴重減產、市場產銷失衡情形,今年開花結果期間氣候宜順,生育情形良好,預估每公頃產量約在3-4公噸。
為穩定國內青梅產銷,輔導梅農朝契作方向發展,今年已輔導花蓮、臺東兩縣辦理青梅契作收購面積計約139公頃,供應量約530公噸,不僅有助提升國產青梅原料安全性及穩定供應,同時也保障農民合理收益。
此外,梅子含豐富的鈣、鎂、鉀、磷、鐵等礦物質及有機酸等營養成分,是相當保健的鹼性食品,適量食用有益健康,經加工後可以製作成脆梅、梅醋、梅酒、蜜餞、酵素或用作料理等多種產品及用途。東區分署也輔導產地農會辦理農村採梅體驗、消費地DIY教學及校園食農教育等行銷推廣活動,歡迎民眾洽詢產地農會報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