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天(25號)舉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應用團隊」及「行動學習優良學校」頒獎典禮,共有50所學校獲獎,不少學校將VR、AR、機器人科技融入在地生活教育。106年度全國共選拔「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應用團隊選拔」優勝團隊20隊,「行動學習」26所優良學校、4所輔導績優教練學校及10位傑出教師。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致詞時表示,臺灣是個科技島,即將推動的高教深耕計畫,教育部每年將有新台幣88億的經費,讓全國100多所大專校院改善教學,其中有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要求大學各科系在5年內開設程式設計課,讓程式設計成為大學生的必備能力。
教育部表揚學校應用各類資訊科技創新教學,讓學習更豐富,臺南市海東國小推動「當台灣暗蟬遇見機器人」課程,讓親師生合力製作可以模仿暗蟬聲音和明暗度的機器人,進而展開暗蟬棲地調查。
臺灣南部空污嚴重,高雄市加昌國小帶領學生使用APP雲端監控、大數據分析及社區調查,製作社區全景空污污染源的虛擬實境地圖,並設計抗空污數位桌遊,在社區中宣導,發揮環境正義。
位於南投縣信義鄉的信義國中,則將虛擬實境及擴增實境技術融入地理科教學,並結合各領域課程,完成部落VR影音導覽、部落散步地圖,及採訪在地產業、進行土石流空拍記錄和定向越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