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書寫者,《被出賣的臺灣》特展
GOGO博物館自由行11/20節目介紹: 一.《博物大旅包》單元: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保育教育館」 臺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成立於民國81年7月1日,並於民國88年7月1日起配合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作業改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之成立係為呼應全球對生態保育的日益重視,提升我國對本土生態的瞭解,自成立至今始終為臺灣唯一專職於本土特稀有動植物、生態系調查、研究、保育及推廣之政府單位。民國112年8月1日起配合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作業改制為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將深耕我國在生物多樣性之研究、保育、監測、資訊交流及教育宣導。 更多有關「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保育教育館」的介紹請聽今天的博物大旅包。 二.《博物館就醬玩》單元: 主題: 真相書寫者,《被出賣的臺灣》特展 《被出賣的台灣》(英語:Formosa Betrayed),由ˋ二二八當時任職於美國駐台北領事館副領事的葛超智(George Kerr)所著作。敘述年代自1941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至1965年出書前夕。以1945年台灣戰後時期至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前後為全書描述的重點。書中直接描述國民政府在台灣的種種貪腐暴政、台灣人民遭受的苦難,以及二二八事件中台灣人民遭國府軍隊屠殺的情況。這本書早年在海外的影響既深且廣,在1970年代許多台灣留學生在海外讀過後,內心受到極大衝擊,許多人因此紛紛投入台灣獨立運動。 葛超智(George H. Kerr),一位來自美國的學術研究者、外交官、英語教師,同時是二二八事件的重要見證者。1965年,他不畏政治力壓迫出版《被出賣的臺灣》(Formosa Betrayed),首次向全世界揭露臺灣島內的禁語──二二八事件的真相。《被出賣的臺灣》在出版後,旋即在海外臺灣留學生間祕密傳閱,成為許許多多臺灣人的啟蒙之書。1970年代,當島內正值白色恐怖戒嚴之際,《被出賣的臺灣》雖無法在臺出版,但在關鍵人物陳榮成和眾多身處異鄉臺灣青年們不辭辛勞奔走之下,輾轉於1974年在日本出版中文譯本,更被許多在日留學生們悄悄地帶回臺灣,突破言論封鎖的界線。遲至1991年,中文版才終於在臺灣正式付梓發行。 展覽連結:真相書寫者,《被出賣的臺灣》特展 來賓: 采松有限公司總監- 許雅玲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GOGO博物館自由行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GOGO博物館自由行播出後線上重聽 節目播出後線上保留60天。
2025/11/20:GOGO博物館自由行-真相書寫者,《被出賣的臺灣》特展

真相書寫者,《被出賣的臺灣》特展

2025-11-20
GOGO博物館自由行11/20節目介紹: 一.《博物大旅包》單元: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保育教育館」 臺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成立於民國81年7月1日,並於民國88年7月1日起配合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作業改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之成立係為呼應全球對生態保育的日益重視,提升我國對本土生態的瞭解,自成立至今始終為臺灣唯一專職於本土特稀有動植物、生態系調查、研究、保育及推廣之政府單位。民國112年8月1日起配合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作業改制為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將深耕我國在生物多樣性之研究、保育、監測、資訊交流及教育宣導。 更多有關「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保育教育館」的介紹請聽今天的博物大旅包。 二.《博物館就醬玩》單元: 主題: 真相書寫者,《被出賣的臺灣》特展 《被出賣的台灣》(英語:Formosa Betrayed),由ˋ二二八當時任職於美國駐台北領事館副領事的葛超智(George Kerr)所著作。敘述年代自1941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至1965年出書前夕。以1945年台灣戰後時期至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前後為全書描述的重點。書中直接描述國民政府在台灣的種種貪腐暴政、台灣人民遭受的苦難,以及二二八事件中台灣人民遭國府軍隊屠殺的情況。這本書早年在海外的影響既深且廣,在1970年代許多台灣留學生在海外讀過後,內心受到極大衝擊,許多人因此紛紛投入台灣獨立運動。 葛超智(George H. Kerr),一位來自美國的學術研究者、外交官、英語教師,同時是二二八事件的重要見證者。1965年,他不畏政治力壓迫出版《被出賣的臺灣》(Formosa Betrayed),首次向全世界揭露臺灣島內的禁語──二二八事件的真相。《被出賣的臺灣》在出版後,旋即在海外臺灣留學生間祕密傳閱,成為許許多多臺灣人的啟蒙之書。1970年代,當島內正值白色恐怖戒嚴之際,《被出賣的臺灣》雖無法在臺出版,但在關鍵人物陳榮成和眾多身處異鄉臺灣青年們不辭辛勞奔走之下,輾轉於1974年在日本出版中文譯本,更被許多在日留學生們悄悄地帶回臺灣,突破言論封鎖的界線。遲至1991年,中文版才終於在臺灣正式付梓發行。 展覽連結:真相書寫者,《被出賣的臺灣》特展 來賓: 采松有限公司總監- 許雅玲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GOGO博物館自由行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GOGO博物館自由行播出後線上重聽 節目播出後線上保留60天。
S4-EP47  特別節目|山與海交織成的教育風景
本集邀請輔導室主任雅筑老師,聊起她從桃園到臺東的教學旅程。這位原本對海並不熟悉的老師,從城市走進東海岸,在陪伴學生親海、識海的過程中,也慢慢學會了與海為友、與自然共呼吸。 雅筑主任分享,小時候對海的印象只是「黑黑的、泥狀的海岸線」,直到成年後在東澳第一次划獨木舟,那次逆風而行的經驗讓她深刻體會到「不能停下來」的力量。她說,那是一種專注與耐心的修煉,就像教育工作,雖然艱難,卻在不放棄的每一刻,看見自我突破的可能。 在長濱國中,她從陪伴學生學潛水、認識生態,到逐步參與學校的海洋教育課程,看見孩子們在自然中成長的樣貌。這裡的學生不像都市孩子那樣競爭激烈,反而多了幾分包容與體諒。雅筑笑說,也許是因為靠海而生,他們懂得隨風而行,也懂得在不可預測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節奏。 學校的課程設計以階段性引導為核心:七年級從浮潛認識海洋生態,八年級利用竹子、浮桶和童軍繩打造簡易船隻,九年級則親手乘著獨木舟出海。從陸地走向海洋,是一次次勇氣的疊加,更是一段段與大自然共學的旅程。 「長濱的孩子們在浪潮裡學習,也在浪潮裡找到自己。」這場從山到海的教育實驗,不只是學習的歷程,更是生命的啟航。
2025/11/19:校長來作客-S4-EP47 特別節目|山與海交織成的教育風景

S4-EP47 特別節目|山與海交織成的教育風景

2025-11-19
本集邀請輔導室主任雅筑老師,聊起她從桃園到臺東的教學旅程。這位原本對海並不熟悉的老師,從城市走進東海岸,在陪伴學生親海、識海的過程中,也慢慢學會了與海為友、與自然共呼吸。 雅筑主任分享,小時候對海的印象只是「黑黑的、泥狀的海岸線」,直到成年後在東澳第一次划獨木舟,那次逆風而行的經驗讓她深刻體會到「不能停下來」的力量。她說,那是一種專注與耐心的修煉,就像教育工作,雖然艱難,卻在不放棄的每一刻,看見自我突破的可能。 在長濱國中,她從陪伴學生學潛水、認識生態,到逐步參與學校的海洋教育課程,看見孩子們在自然中成長的樣貌。這裡的學生不像都市孩子那樣競爭激烈,反而多了幾分包容與體諒。雅筑笑說,也許是因為靠海而生,他們懂得隨風而行,也懂得在不可預測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節奏。 學校的課程設計以階段性引導為核心:七年級從浮潛認識海洋生態,八年級利用竹子、浮桶和童軍繩打造簡易船隻,九年級則親手乘著獨木舟出海。從陸地走向海洋,是一次次勇氣的疊加,更是一段段與大自然共學的旅程。 「長濱的孩子們在浪潮裡學習,也在浪潮裡找到自己。」這場從山到海的教育實驗,不只是學習的歷程,更是生命的啟航。
尋夢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久居深閨的杜麗娘,在和春香遊賞了百花齊放的花園後,在夢中邂逅了書生柳夢梅,自此杜麗娘對這位風度翩翩的書生、和他口中五彩繽紛的世界,念念不忘。一心想追求心中自由的杜麗娘,在夢與現實的交錯芝中,開啟了一場如夢似幻的旅程。 歡迎收聽,11月18日22:00~22:30「Listen 看得見的廣播劇」
2025/11/18:Listen 看得見的廣播劇-尋夢

尋夢

2025-11-18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久居深閨的杜麗娘,在和春香遊賞了百花齊放的花園後,在夢中邂逅了書生柳夢梅,自此杜麗娘對這位風度翩翩的書生、和他口中五彩繽紛的世界,念念不忘。一心想追求心中自由的杜麗娘,在夢與現實的交錯芝中,開啟了一場如夢似幻的旅程。 歡迎收聽,11月18日22:00~22:30「Listen 看得見的廣播劇」
學習不打烊!55歲後重返校園拿學位
本集節目「樂齡前哨站」小單元,過去十幾年,政府推動了樂齡學習,非常成功。它讓我們看見長輩的活力,他們在社區裡學唱歌、學跳舞、學用手機,活得快樂、也延緩了老化。但,這就夠了嗎?教育部注意到了這個巨大的「學習缺口」,一個介於「休閒社團」和「專業學位」之間的缺口。因此,在114學年度,也就是2025年,教育部正式啟動了一項極具開創性的「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畫」。 在「幸福加油站」主單元,本集節目中,第三人生大學這項政策,立刻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它跟我們熟悉的「樂齡學習」到底差在哪?它跟「社區大學」又有什麼不同? 誰可以去念?要考試嗎?學費貴嗎?要念四年嗎?為了完整解析這項重大的教育革新,今天在節目中,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系、高齡者教育研究所的潘璿安助理教授,來跟我們談談有關教育部正在推動的「第三人生大學」。這不是國中小的教室,而是真正的「大學校園」,這不是才藝班,而是有系統的「專業學程」。讓我們一起養心、養識、圓夢與增能~ 「樂齡幸福加油站」節目每週日14:05-15:00於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彰化分臺調頻網首播,每週五18:05-19:00於全國聯播網重播,歡迎加入節目收聽行列。
2025/11/16:樂齡幸福加油站-學習不打烊!教育部第三人生大學開箱:55歲後重返校園拿學位

學習不打烊!55歲後重返校園拿學位

2025-11-16
本集節目「樂齡前哨站」小單元,過去十幾年,政府推動了樂齡學習,非常成功。它讓我們看見長輩的活力,他們在社區裡學唱歌、學跳舞、學用手機,活得快樂、也延緩了老化。但,這就夠了嗎?教育部注意到了這個巨大的「學習缺口」,一個介於「休閒社團」和「專業學位」之間的缺口。因此,在114學年度,也就是2025年,教育部正式啟動了一項極具開創性的「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畫」。 在「幸福加油站」主單元,本集節目中,第三人生大學這項政策,立刻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它跟我們熟悉的「樂齡學習」到底差在哪?它跟「社區大學」又有什麼不同? 誰可以去念?要考試嗎?學費貴嗎?要念四年嗎?為了完整解析這項重大的教育革新,今天在節目中,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系、高齡者教育研究所的潘璿安助理教授,來跟我們談談有關教育部正在推動的「第三人生大學」。這不是國中小的教室,而是真正的「大學校園」,這不是才藝班,而是有系統的「專業學程」。讓我們一起養心、養識、圓夢與增能~ 「樂齡幸福加油站」節目每週日14:05-15:00於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彰化分臺調頻網首播,每週五18:05-19:00於全國聯播網重播,歡迎加入節目收聽行列。
到大學才開始意識到身為新二代子女自己可能可以做些什麼
陳靜華,生父為台灣、母親來自柬埔寨、繼父為泰國人。2019年申請海外子女培力計畫,踏上探索父母母國的旅程,日常生活中對家鄉特色的了解,多以吃為主。高中員林家商幼兒保育科,大學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系,一直以來對於自己的父母與眾不同,很清楚,但直到大學才開始意識到身為新二代子女自己可能可以做些什麼,開始陸續接觸相關親住民服務團體、姊妹群體,學習計畫書寫。
2025/11/16:幸福中台灣-到大學才開始意識到身為新二代子女自己可能可以做些什麼

到大學才開始意識到身為新二代子女自己可能可以做些什麼

2025-11-16
陳靜華,生父為台灣、母親來自柬埔寨、繼父為泰國人。2019年申請海外子女培力計畫,踏上探索父母母國的旅程,日常生活中對家鄉特色的了解,多以吃為主。高中員林家商幼兒保育科,大學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系,一直以來對於自己的父母與眾不同,很清楚,但直到大學才開始意識到身為新二代子女自己可能可以做些什麼,開始陸續接觸相關親住民服務團體、姊妹群體,學習計畫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