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的蛻變:從茶園.磚廠到新市鎮崛起
GOGO博物館自由行10/30節目介紹: 一.《博物大旅包》單元: 「龜山島漁村文化館」 民國66年龜山島因為列為軍事管事區之故,將島上所有的居民通通遷移到這裡。居民因鄉愁使然及不忘本的心情,由居民爭取設置,於94年成立龜山島漁村文化館,呈現原住居民之歷史沿革及生活型態,館內展示傳統漁村文物、舊照片多由居民捐贈,是一座典型的社區博物館。 龜山島居民遷村後,大溪漁港忙碌的漁業生活,加上社會快速的變遷發展,不只鄉愁逐漸為人所淡忘,部分傳統漁村文物,如造船、竹編、72角風箏童玩等民俗技藝的傳承危機。 龜山島漁村文化館位於宜蘭縣頭城鎮龜山里社區活動中心2樓。社區活動中心建於1979年, 2003年由文建會(今「文化部」)地方文化館計畫補助一百萬進行整建工程。由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工作室協助規劃,1樓設定作為社區中心與工藝傳習所,增建2樓作為文物展示空間,頂樓為拱蘭宮廟埕廣場, 2005年1月1日文化館落成啟用。 設立之初乃因自龜山島搬遷來的耆老日漸凋零,居民深怕龜山島文化消失,由社區開會獲得共識,想要成立文化館,並將陸續收集到的文物、老照片、漁具等規劃作為展示。文化館內放有龜山島全區模型,可以對島上空間有所概念,展覽文物包含島上傳統童玩七十二角風箏、石頭錨、承裝與收納用的榭籃、各式竹編,以及漁業用工具等。除了展示過往漁業相關文物,也設立歷史光廊,遊客可以從清朝時期文獻記載的龜山島人文起源到近代食衣住行。 更多有關「龜山島漁村文化館」的介紹請聽今天的博物大旅包。 二.《博物館就醬玩》單元: 主題: 林口的蛻變:從茶園.磚廠到新市鎮崛起 林口臺地又名平(坪)頂臺地,海拔約240-260公尺,位於臺北盆地西側,北部瀕臨臺灣海峽,東北部隔著淡水河與大屯火山群遙望,西部連接桃園臺地,呈現不規則五邊形。林口臺地覆蓋十餘公尺的紅土層,下方是沈積的礫石及砂泥層,若以行政區劃分南北兩部,北部屬於新北市林口區,南部則在桃園市龜山區。 林口位於臺地上,水源汲取不易,不適合種植稻米,移墾開發的時間較晚。清領時期,臺地上是蔥蔥鬱鬱的樹林,林口位在河谷至臺地孔道出入口,取名為樹林口。隨著臺灣對外開港通商,茶葉成為重要對外輸出的重要商品,林口臺地紅土壤的地質特性,配合年均溫攝氏21-22度,年降雨量2,000-2,500公釐氣候條件,適合茶樹生長。林口開始種植茶樹,以生產發酵的烏龍茶、包種茶為主,孕育高品質的茶葉,造就往昔茶園遍布的景象。 林口紅土層的環境與氣候條件,孕育早年茶葉生產與紅磚製作業的榮景,隨著中山高速公路通車,以及新市鎮開發計畫,帶動地景變化、人口流入及產業轉型。近年來,桃園機場捷運通車,以及三井Outlet、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民視及東森媒體園區等大型企業陸續進駐,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吸引大量人口移入。2025年,我國首座國家檔案館進駐後,更為林口注入豐富的人文知識涵養。 來賓: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研究員- 許峰源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GOGO博物館自由行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GOGO博物館自由行播出後線上重聽 節目播出後線上保留60天。
2025/10/30:GOGO博物館自由行-林口的蛻變:從茶園.磚廠到新市鎮崛起

林口的蛻變:從茶園.磚廠到新市鎮崛起

2025-10-30
GOGO博物館自由行10/30節目介紹: 一.《博物大旅包》單元: 「龜山島漁村文化館」 民國66年龜山島因為列為軍事管事區之故,將島上所有的居民通通遷移到這裡。居民因鄉愁使然及不忘本的心情,由居民爭取設置,於94年成立龜山島漁村文化館,呈現原住居民之歷史沿革及生活型態,館內展示傳統漁村文物、舊照片多由居民捐贈,是一座典型的社區博物館。 龜山島居民遷村後,大溪漁港忙碌的漁業生活,加上社會快速的變遷發展,不只鄉愁逐漸為人所淡忘,部分傳統漁村文物,如造船、竹編、72角風箏童玩等民俗技藝的傳承危機。 龜山島漁村文化館位於宜蘭縣頭城鎮龜山里社區活動中心2樓。社區活動中心建於1979年, 2003年由文建會(今「文化部」)地方文化館計畫補助一百萬進行整建工程。由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工作室協助規劃,1樓設定作為社區中心與工藝傳習所,增建2樓作為文物展示空間,頂樓為拱蘭宮廟埕廣場, 2005年1月1日文化館落成啟用。 設立之初乃因自龜山島搬遷來的耆老日漸凋零,居民深怕龜山島文化消失,由社區開會獲得共識,想要成立文化館,並將陸續收集到的文物、老照片、漁具等規劃作為展示。文化館內放有龜山島全區模型,可以對島上空間有所概念,展覽文物包含島上傳統童玩七十二角風箏、石頭錨、承裝與收納用的榭籃、各式竹編,以及漁業用工具等。除了展示過往漁業相關文物,也設立歷史光廊,遊客可以從清朝時期文獻記載的龜山島人文起源到近代食衣住行。 更多有關「龜山島漁村文化館」的介紹請聽今天的博物大旅包。 二.《博物館就醬玩》單元: 主題: 林口的蛻變:從茶園.磚廠到新市鎮崛起 林口臺地又名平(坪)頂臺地,海拔約240-260公尺,位於臺北盆地西側,北部瀕臨臺灣海峽,東北部隔著淡水河與大屯火山群遙望,西部連接桃園臺地,呈現不規則五邊形。林口臺地覆蓋十餘公尺的紅土層,下方是沈積的礫石及砂泥層,若以行政區劃分南北兩部,北部屬於新北市林口區,南部則在桃園市龜山區。 林口位於臺地上,水源汲取不易,不適合種植稻米,移墾開發的時間較晚。清領時期,臺地上是蔥蔥鬱鬱的樹林,林口位在河谷至臺地孔道出入口,取名為樹林口。隨著臺灣對外開港通商,茶葉成為重要對外輸出的重要商品,林口臺地紅土壤的地質特性,配合年均溫攝氏21-22度,年降雨量2,000-2,500公釐氣候條件,適合茶樹生長。林口開始種植茶樹,以生產發酵的烏龍茶、包種茶為主,孕育高品質的茶葉,造就往昔茶園遍布的景象。 林口紅土層的環境與氣候條件,孕育早年茶葉生產與紅磚製作業的榮景,隨著中山高速公路通車,以及新市鎮開發計畫,帶動地景變化、人口流入及產業轉型。近年來,桃園機場捷運通車,以及三井Outlet、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民視及東森媒體園區等大型企業陸續進駐,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吸引大量人口移入。2025年,我國首座國家檔案館進駐後,更為林口注入豐富的人文知識涵養。 來賓: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研究員- 許峰源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GOGO博物館自由行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GOGO博物館自由行播出後線上重聽 節目播出後線上保留60天。
年輕真好-青少年的四大議題
年輕人面對的主要議題包含身心健康與壓力調適等,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遷與AI發展,也成為部分年輕人關注的焦點,而高漲的物價與低薪的經濟困境則在台灣對年輕世代造成莫大的影響.
2025/10/29:親子加油站-年輕真好-青少年的四大議題

年輕真好-青少年的四大議題

2025-10-29
年輕人面對的主要議題包含身心健康與壓力調適等,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遷與AI發展,也成為部分年輕人關注的焦點,而高漲的物價與低薪的經濟困境則在台灣對年輕世代造成莫大的影響.
S4-EP44  偏鄉不偏愛:邱申寶琪校長的教育溫度
本集節目邀請到國立成功商水校長邱申寶琪,分享他留任台東、深耕偏鄉教育的初心與成果。 邱校長表示,身為原住民後代,帶著回饋家鄉的信念,他選擇在成功商水續任,希望讓偏鄉孩子享有與西部同等的教育資源。四年來,從校園硬體改善到課程創新,他一步步實踐「讓偏鄉不落後」的教育理想。在課程發展上,學校因公益平台媒合,邀請台北知名餐飲集團「欣葉集團」師傅授課,開設日式料理專班,讓學生從實作中學習專業技藝,培養返鄉創業的能力;同時推動國際教育,成功與日本「宮崎縣海洋高校」締結姊妹校,雙方建立產學交流,並規劃學生互訪計畫。今年暑假已有20多位師生前往日本簽署MOU,11月更將迎來日本師生來台交流。邱校長強調,語言是開啟世界的鑰匙,學校自111學年度起聘請外師常駐,帶動師生雙語學習氛圍。此次日本交流中,成功商水學生流暢的英文表達更獲外國校長與教師讚賞。 從日式料理課到國際交流,邱申寶琪校長以實際行動讓「偏鄉連結世界」,也讓孩子們看見,家鄉不是限制,而是夢想起飛的起點。
2025/10/29:校長來作客-S4-EP44 偏鄉不偏愛:邱申寶琪校長的教育溫度

S4-EP44 偏鄉不偏愛:邱申寶琪校長的教育溫度

2025-10-29
本集節目邀請到國立成功商水校長邱申寶琪,分享他留任台東、深耕偏鄉教育的初心與成果。 邱校長表示,身為原住民後代,帶著回饋家鄉的信念,他選擇在成功商水續任,希望讓偏鄉孩子享有與西部同等的教育資源。四年來,從校園硬體改善到課程創新,他一步步實踐「讓偏鄉不落後」的教育理想。在課程發展上,學校因公益平台媒合,邀請台北知名餐飲集團「欣葉集團」師傅授課,開設日式料理專班,讓學生從實作中學習專業技藝,培養返鄉創業的能力;同時推動國際教育,成功與日本「宮崎縣海洋高校」締結姊妹校,雙方建立產學交流,並規劃學生互訪計畫。今年暑假已有20多位師生前往日本簽署MOU,11月更將迎來日本師生來台交流。邱校長強調,語言是開啟世界的鑰匙,學校自111學年度起聘請外師常駐,帶動師生雙語學習氛圍。此次日本交流中,成功商水學生流暢的英文表達更獲外國校長與教師讚賞。 從日式料理課到國際交流,邱申寶琪校長以實際行動讓「偏鄉連結世界」,也讓孩子們看見,家鄉不是限制,而是夢想起飛的起點。
這段戀愛有點怪
愛看漫畫的大學生思璇,期盼在大學生活能夠嚐嚐戀愛的滋味。正當思璇覺得有股奇妙的既視感,才發現他在看的漫畫與他的現實生活一模一樣!發現這個天大驚喜的思璇,本來已經做好依靠這部漫畫來擁有一段完美戀情的準備時,事情卻沒辦法如他所願,而且......變得更奇怪了。 歡迎收聽,10月28日22:00~22:30「Listen 看得見的廣播劇」
2025/10/28:Listen 看得見的廣播劇-這段戀愛有點怪

這段戀愛有點怪

2025-10-28
愛看漫畫的大學生思璇,期盼在大學生活能夠嚐嚐戀愛的滋味。正當思璇覺得有股奇妙的既視感,才發現他在看的漫畫與他的現實生活一模一樣!發現這個天大驚喜的思璇,本來已經做好依靠這部漫畫來擁有一段完美戀情的準備時,事情卻沒辦法如他所願,而且......變得更奇怪了。 歡迎收聽,10月28日22:00~22:30「Listen 看得見的廣播劇」
大手牽小手-大專校院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
教育部自推動「大專校院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以來,持續透過大專校院社團的能量,協助中小學社團成長與創新,讓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均能累積社團參與經驗,並培養團隊合作與自主學習的能力。陳宗志科長指出,該計畫的核心理念是「以大帶小、以經驗傳承」,希望大專學生能發揮專長,進入中小學校園協助社團發展,形成跨世代學習的良性循環。 在資源面向,教育部針對「帶動中小學」提供補助經費,協助大專校院規劃課程設計、活動指導與交通費用,確保社團能穩健推動。各校在申請時多依自身社團特色提出計畫,透過專案補助落實執行,形成多樣化的合作模式。 受訪者分享了多個印象深刻的案例。例如,有大學熱音社與中學社團合作,不僅帶動學生對音樂的熱情,也促使中小學建立固定表演舞台;另有大學志工社投入偏鄉中小學,透過桌遊、戲劇等方式啟發孩子,增添學習動力,均展現計畫的深遠影響。 談及大專校院現況,黃清旗組長提到,學校持續透過課外活動指導、空間資源與經費支持,讓學生社團發揮影響力。近年來,社團興趣類型已逐漸從傳統學術、服務類別,拓展至創新科技、運動健身與社群經營等面向,顯示大學生對多元文化的高度關注。 最後,陳科長表示,教育部期望透過計畫深化「社團傳承」與「跨齡交流」,未來將持續強化補助機制,鼓勵更多大專校院參與,並讓中小學學生在多元活動中培養自主學習力,進而提升整體校園社團文化。 ­
2025/10/27:教育開講-大手牽小手-大專校院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

大手牽小手-大專校院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

2025-10-27
教育部自推動「大專校院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以來,持續透過大專校院社團的能量,協助中小學社團成長與創新,讓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均能累積社團參與經驗,並培養團隊合作與自主學習的能力。陳宗志科長指出,該計畫的核心理念是「以大帶小、以經驗傳承」,希望大專學生能發揮專長,進入中小學校園協助社團發展,形成跨世代學習的良性循環。 在資源面向,教育部針對「帶動中小學」提供補助經費,協助大專校院規劃課程設計、活動指導與交通費用,確保社團能穩健推動。各校在申請時多依自身社團特色提出計畫,透過專案補助落實執行,形成多樣化的合作模式。 受訪者分享了多個印象深刻的案例。例如,有大學熱音社與中學社團合作,不僅帶動學生對音樂的熱情,也促使中小學建立固定表演舞台;另有大學志工社投入偏鄉中小學,透過桌遊、戲劇等方式啟發孩子,增添學習動力,均展現計畫的深遠影響。 談及大專校院現況,黃清旗組長提到,學校持續透過課外活動指導、空間資源與經費支持,讓學生社團發揮影響力。近年來,社團興趣類型已逐漸從傳統學術、服務類別,拓展至創新科技、運動健身與社群經營等面向,顯示大學生對多元文化的高度關注。 最後,陳科長表示,教育部期望透過計畫深化「社團傳承」與「跨齡交流」,未來將持續強化補助機制,鼓勵更多大專校院參與,並讓中小學學生在多元活動中培養自主學習力,進而提升整體校園社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