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因颱風兩度延宕,跨越縣市的科技文化教育之約,終於在臺東的土地上實現。由臺灣智慧教與學推廣協會主辦,備受期待的VR結合原民文化創作課程,在幾經波折後正式啟動,為臺東地區的孩子們帶來一場結合科技與傳統的學習饗宴。
促成這次圓夢計畫的,是臺灣智慧教與學推廣協會的「行動智慧學校」服務計畫,以及來自「中華電信基金會」與今年新成立的「奇鋐教育基金會」的鼎力支持。協會的智慧教學車已巡迴全臺上百所偏鄉學校,這次在臺東進行為期一週的深度服務,範圍涵蓋大王、知本、大南、南王等國小及方舟教室等地。
臺灣智慧教與學推廣協會負責人楊昌珣老師表示,這次合作的一大亮點,是奇鋐教育基金會的加入,基金會以「尋找各領域中的優秀學生,給予長期贊助培養,期待他們未來能有傑出貢獻,成為社會典範」為核心宗旨。基金會認為,許多優秀人才深藏於偏鄉,因此積極參與行動智慧學校的教學計畫,希望能深入鄉里,啟發具潛力的孩子接觸頂尖科技應用,讓他們的才華有機會被看見,進而成長茁壯。
這次巡迴的核心課程——VR結合原民文化,將引導學生化身為自己文化的「數位策展人」,孩子們將學習運用VR創作軟體,親手將部落的360度實景、傳統器物與母語歌謠,編織成獨一無二的虛擬實境故事。課程預計將產出介紹魯凱族、卑南族、排灣族文化的短影音,讓文化之美透過新科技傳揚。
楊老師談到連續幾天在臺東好幾所學校進行VR課程分享,也終於到了大南國小,實現他一年前的約定,除了各校的學生都很認真學習之外,還有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每天接觸不同原住民族群文化,是非常特別的經驗。
楊老師說,一場課程的順利推動,不僅是教學模式的創新,更凸顯了偏鄉地區對於多元專業師資的渴求,希望這次跨單位的合作能拋磚引玉,呼籲更多關心臺灣未來的公益團體與企業能共同投入,將更優質的資源帶入鄉村,讓每個角落的孩子都能與時俱進,自信地站在時代的浪潮上。
在臺東縣大南國小詹凱賀主任的協助下,這套課程資源將分享給臺東十餘所學校,擴大影響力,該校學生也開心的發表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