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海洋之聲-國際南島音樂人臺東駐村計畫,在臺東市新生公園廣場辦理「國際南島音樂人共創成果發表音樂會」後圓滿落幕,不僅展現了4週以來跨國音樂共創的豐碩成果,更為臺東的南島交流活動,留下一場文化與聲音交會的珍貴記憶。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長李吉崇指出,今年駐村共匯聚來自馬來西亞、馬達加斯加、印尼、菲律賓等地的國際音樂人,與臺灣在地音樂團體攜手完成3組跨國合作:第1組為「Seredaw渲染工作團」與菲律賓 Govinda Sanglay 及印尼 Gardika Gigih,共同創作《母親的呼喚pa pu ent ni I na》及《祖靈的祝福ki se nai ni tja ga laus》,2首作品從排灣語古調到現代樂器編制,呼應母親島的召喚與祖靈的祝福,情感真摯,獲得觀眾高度共鳴。
第2組為「Paliulius樂團」攜手馬來西亞砂勞越傳統樂師Arthur Borman及馬達加斯加Lala Andrianaivo,帶來《南島之聲-禮讚》與《南島之聲-土地》,2首作品融合布農、太魯閣與魯凱的傳統歌謠,交織馬來西亞竹樂旋律與馬達加斯加的傳統節奏,展現跨越海洋的對話,讓觀眾在音樂裡聽見南島文化的深度與厚度。
第3組則是「巴賴與GaGa樂團」與印尼 Sunyaruri二人組Bunga Dessri Nur Ghaliyah、Dinar Rizkianti,攜手創作《母親海洋Mother Ocean》與《Agogo Party》,以巽他音樂(Sundanese music)、臺灣原住民吟唱和現代聲響融合,既有深邃靈性的海洋之詩,也有輕快俏皮、宛如孩童合唱的節慶氛圍,詮釋人與祖靈、文化與當代之間的互動,獨具風格。
駐村期間,國際音樂人不僅投入共創,也走進臺東的生活脈絡,達仁鄉土坂社區發展協會及都蘭星空Fo’is ×合流生活兩個接待部落,透過古謠交流、社區導覽與文化體驗,展現南島文化的多樣性與生命力。除了部落交流,也拜訪杵音文化藝術團,並於Amis旮亙樂團所在的阿美族民俗村舉辦4場民眾工作坊,吸引居民與遊客參與,從歌謠教唱到傳統樂器體驗,讓文化交流真實發生在日常生活之中。
駐村團隊更參觀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走訪藝術家饒愛琴與伊命的工作室,近距離體驗臺東豐沛的藝術能量與文化厚度,收穫滿滿。國際音樂人也到溫泉國小、國立臺東大學附屬體育高中分享,將難得的世界音樂經驗深植學子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