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演藝廳重新整修,轉型為常態性播映人權電影的場域,今天(22日)推出第一檔活動「臺灣台語人權電影放映:相招來去看電影˙學台語」精選18部台語電影,涵蓋1959年到2025年間,透過電影看見臺灣社會變遷過程中,人權意識的轉變與進步。
依據行政院轉型正義會決議,中正紀念堂未來作為深化民主教育及促進社會溝通對話的文化場域,文化部長李遠表示,45年前這裡只講一個人的故事,45年後這裡重新開張,第一檔就是放台語片,電影演變有脈絡,臺灣從1959有了台語片後,1980年代又有客語片,但是上架後就被檢舉,當時臺灣台語、客語、原住民語全部都叫做方言,上架後馬上有人寫黑函,因此現在可以在這裡看到台語片是很珍貴的。
中正紀念堂放映的18部以台語發音為主的電影,類型包括15部劇情片、2部紀錄片及1部動畫片,放映場次共達34場。18部台語電影都是經典之作,特別向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公共電視及中影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取得播映版權,如秉持臺灣電影要有自己創作精神的導演林摶秋2部台語片《五月十三傷心夜》、《丈夫的秘密》等,相當難得在大銀幕重現。
為讓影迷深入了解電影故事,每場均邀請學者專家導讀及映後分享活動,例如國家文藝獎得主紀錄片導演柯金源導讀《神殿》;諸葛四郎與真平漫畫創作者葉宏甲長子葉佳龍導讀動畫片《諸葛四郎大戰魔鬼黨》;俗女養成記原創作者江鵝導讀《回來安平港》等,引導民眾透過電影視角,深度探討影片內涵,同時也可以學習台語使用。
臺灣台語人權電影放映是2025年臺灣國際人權電影節周邊活動之一,國家人權博物館主辦臺灣國際人權影展,已邁入第9年,今年正式更名為「臺灣國際人權電影節」,本屆結合使用國家語言的臺灣台語人權電影,讓國際人權電影節的內容更加豐富,相關放映內容可上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