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政策

《臺灣攝影家》出版 作品紀錄臺灣重要的歷史記憶

2025-04-18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文化部今天(18日)舉行《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發布記者會,第八輯出版《許蒼澤》、《蔡明德》、《章光和》3位攝影家專書。

文化部今天(18日)舉行《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發布記者會,第八輯出版《許蒼澤》、《蔡明德》、《章光和》3位攝影家專書。

 

文化部今天(18日)舉行《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發布記者會,第八輯出版《許蒼澤》、《蔡明德》、《章光和》3位攝影家專書,記錄三位風格迥異、關心議題不同的攝影家故事,《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自民國105啟動出版,至今已經累計出版33位攝影家專書,紀錄臺灣攝影家精采的藝術生命及創作實踐。

 

 

《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今年以許蒼澤、蔡明德、章光和為傳主,各自呈現不同的風格,蔡明德長期關注臺灣社會變遷,以攝影直視社會的衝突與質樸,體現媒體工作者的人道精神。蔡明德表示,接獲邀請出版傳記之時,他正與癌症對抗,一年多來頻繁進出醫院,感謝家人的陪伴,讓他度過難關,同時也感謝恩師,教授他新聞攝影,後來有機會進入人間雜誌,展開他的攝影生涯。

這幾年退休後,他整理照片放到網路上,意外串起過去受訪者或其家人與自己的緣分,本次傳記封面拍攝的是南投親愛村泰雅族部落的攝影專題,照片裡的泰雅族女孩已經長大,看到照片來信,告訴他這張照片讓她常常想起已逝的父親;還有蕭姓礦工的兒子來信,在他的照片中看到父親工作的身影,成為他們珍貴的回憶。

 

蔡明德說,因為把照片放上網,讓他與受訪者重新相遇,或與他們的後代有了新的連結,這些真摯的互動豐富了他的生命,老照片也帶來了不同的視角和意義,為臺灣留下了重要的歷史記憶。期許自己若他身體許可,可以繼續拿起相機,為臺灣留下紀錄。

 

前輩攝影家許蒼澤,長年拍攝鹿港,以幽默而真摯的視角捕捉生活細節,喚起觀者對土地與日常的情感共鳴。代表已故父親許滄澤出席活動的許正園醫師表示,他將父親的七千卷影片、26萬張照片底片及手稿資料捐贈給自然科學博物館,因為他父親的創作靈感及題材全部來自於他熱愛的這片土地跟人民,所以他有責任,將這些作品歸還給他創作的泉源。許正園說,父親拍攝的對象,就是生活中的人物,沒有擺拍,強調的是生活中的真摯情感及感覺,實踐他「攝影即生活紀錄」的理念。

 

章光和自稱「暗房終結者」,透過數位科技探索攝影本質,突破傳統技術限制,以繪畫性的表現手法開創當代攝影的新視覺語言,但面對AI來臨的世界,他語重心長的說,這個世界已經改變,希望傳統攝影長命百歲。

 

出席發表會的文化部次長李靜慧表示,非常感謝攝影家們的努力,透過他們的眼睛,讓我們看到了可能沒看到的東西,文化部會持續支持《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的出版,將更多傑出攝影家的創作傳達給大眾,並持續推動臺灣攝影史的整理與建構,為攝影及視覺研究領域提供更多可茲運用的研究資源及厚實知識論述。《臺灣攝影家》叢書相關訊息請參考國立臺灣美術館官網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