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玫舞團的《默島進行曲》為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第四站,在年節的尾聲中前進馬祖。舞團在體感溫度零下3度中抵達馬祖,演出驚艷了舞團與當地民眾彼此。馬祖民眾給予舞團最溫暖的回饋表示「《默島進行曲》大大提升的擺暝祭典的整體水平。何曉玫舞團也宣告4月20日在臺北松山慈祐宮,將進行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最終站的華麗演出。
何曉玫舞團表示,《默島進行曲》長年來致力於與在地的陣頭文化合而為一,於是當舞團抵達馬祖,舞者們第一站就到馬祖境天后宮見學在地陣頭,與在地團隊充滿交流火花—由在地陣頭文化協會藝師的示範指導,舞者輪流穿戴上各角色行頭、學著踏出當地獨特的保長公、孩囝、馬奴的「跤步」。接著隔天也在馬祖當地知名嚮導王俊傑老師的帶領下,和企業夥伴明緯團隊在白馬尊王廟「拜碼頭」(祭祀與深度文化導覽),在白馬尊王的祝福下,開啟這趟與馬祖當地信仰文化藝術的交融之旅。
田調探訪、參與觀察,讓舞作融入成為祭典一部分——這是《默島進行曲》三年來、從首站埔里出發便開始持續連結各地的創作嘗試。對舞團藝術總監何曉玫老師來說,當《默島》走出劇場殿堂迎向廟會群眾,所謂的「創作」就不只是展演既定的舞作,更包含了與各地傳統民俗技藝、乃至整個鬧熱儀式的融入與協調之間的結合。
何曉玫舞團的《默島進行曲》在這寒冬中造訪馬祖,其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便是讓舞作與馬祖人們最重要的大型活動祭典「擺暝」互相對話。「擺暝」(音ㄅㄟˇ ㄇㄢˋ)為福州話,為「排夜」之意,更直白解釋,是指「在夜晚時供奉祭品酬神」。因此,在這一天的薄暮時分,原先靜謐的馬祖城鎮熱鬧起來,各方大廟神明出宮遶境,在沿途神與神起轎、對話、互動像是老朋友間的親切問候,在鞭炮火光中相擁繞圈踏步,像極了一場神的趴替。遶境隊伍在海岸線的月色下,看著炮竹煙火、沿岸礁岩的浪花,聽著鼓板樂、浪潮聲,心裡是滿滿的喜悅。何曉玫老師帶著團隊全程跟隨參與,帶回了滿滿的感動能量與創作靈感。
等到白馬尊王和眾神回廟安座後,2025年首發的《默島進行曲》馬祖演出正式展開。以中澳境白馬尊王廟鼓板樂隊的現場演出,引領出當代舞蹈與儀式情境的氛圍,舞作中舞者們扮演的各個角色喚起觀眾的親切感,帶出活動的高潮點,帶著神性與臺灣當代身體性的互動式表演,讓觀眾驚嘆不已。
(台北台記者林宜箴乾稿)